巷仔內/猛打負面選戰 總統只能挑爛蘋果?

▲負面選戰滿天飛,為什麼台灣人的總統只能挑比較不爛的那個?(圖/pakutaso)
記者張志康 / 綜合報導-2019-08-29 19:59:55
隨著總統大選逐漸升溫,最近這段期間,各陣營都面對各種負面的指控,不管這些負面指控來自對手陣營也好、網路鄉民的傳言也罷,總讓人忍不住想問:中華民國的總統,只能挑爛蘋果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數一數最近這幾天總統候選人陣營或可能的候選人的負面議題:總統蔡英文的學歷、出訪私菸案、總統府祕書長陳菊的氣爆善款、高雄市長韓國瑜喝酒、打牌、抱女人的傳言、韓國瑜夫人李佳芬的違建案、台北市長柯文哲粉專退讚、與旺旺董事長蔡衍明間的關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旗下鴻海、富士康等相關議題。簡單說,只要枱面上可能要選總統的,都會出現形形色色的負面議題及傳言。

操作選舉負面議題的用意是什麼?說穿了其實不值一文,就是希望讓民眾看到對手在做人、處事的短處,讓對手的支持者「粉轉黑」、讓自己的支持者堅定支持的理念。但是當大家都玩起操作負面議題這招的時候,選舉的焦點,就不復存在了。

回歸本質,2020年1月11日選的是未來四年的中華民國總統,對大多數的國人來說,應該都希望知道,如果候選人當選,將會把這個國家帶到什麼方向,而不是假設性的「對手爛爛爛,如果投他就如何如何」。因為如果是後者,那麼,全國2300萬人只能在眾多爛蘋果之中,挑個比較不爛的,祈求未來的四年,生活不要變得更差。

當然,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操作負面議題早已成為台灣選舉DNA的一部分。就以去年的九合一選舉來說,主要的議題並不是地方政府未來要做什麼,而是因為過去三年中央政府的支持率低落,因此在民眾反感執政者的情況下,在野黨拿下久違的勝利。然而,因為討厭某人或某黨,所以把票投給對手,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嗎?還是純粹只是發洩情緒而已?

其實,這種發洩情緒式的投票,常常會導致民眾不想要的結果。2016年英國的脫歐公投就是最好的例子,當民眾將脫歐公投視為對執政黨的情緒出口,其結果卻是要全英國公民共同承擔。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一下,正常的選舉,是候選人告訴選民:「如果選我,我可以給你什麼樣的生活。」而負面的選舉,是候選人告訴選民:「如果選我的對手,他會帶給你什麼樣的悲慘結局。」但是對自己能做些什麼、怎麼做,卻是一片空白。

當國民的薪資水準老是停滯在十六、七年前的水準、當邦交國總數愈來愈向個位數靠近、當全球經濟走向區域及跨區域整合,而台灣卻連邊都沾不上;當台灣的勞基法、勞動部愈來愈像資基法、資進部,若總統還要從爛蘋果裡挑選出來,會不會太悲情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