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連儂牆前暴力頻傳? 高牆背後象徵:打不死的頑強

▲連儂牆已經成為香港群眾運動的圖騰。(圖/翻攝自@thecantonesegod 的臉書)
編輯中心/綜合報導-2019-08-21 12:01:12
香港將軍澳行人隧道「連儂牆」昨(20)日驚傳砍人案、 1 男 2 女受傷,據《香港01》報導,其中受傷最嚴重的女子還是一位正在放假的記者。砍人男子昨晚已被警方逮捕,港警雖強調偵辦將會「不偏不倚」,但仍引起香港民眾的不信任。其實這不是各地連儂牆前發生的第一次暴力事件,究其原因,就在於連儂牆在香港反送中運動擁有特殊象徵意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香港將軍澳一處連儂牆隧道, 20 日凌晨發生砍人案件。(圖/翻攝自立場新聞)

連儂牆的典故

香港所謂連儂牆的連儂,其實就是台灣人熟悉「披頭四」主唱約翰藍儂(John Lennon)的粵語發音。連儂牆最早是出現在捷克,約翰藍儂被刺殺之後,捷克民眾在牆上塗鴉表達對藍儂的想念,更重要的是藍儂歌詞中的反戰思想,成為捷克民眾抒發自身對於共產極權的不滿,以及對於自由的渴望。

▲捷克的連儂牆原址。(圖/翻攝自《香港01》)

連儂牆在香港

如今連儂牆已經成為一種民眾運動中的符號,透過在牆上塗鴉或是貼滿便利貼,任何一處牆壁都可以化身為連儂牆。尤其在香港, 2014 年雨傘革命時連儂牆首次現身在金鐘港府總部,成為當時「佔領區」的地標,隨後更演化成抗爭民眾集體參與的行動藝術,成為香港年輕世代走上街頭的共同記憶。

而於今年的反送中運動,連儂牆更是遍地開花,甚至不只香港,台灣多處城市、乃至澳洲墨爾本等有華人集居的地區,都有出現支持香港的連儂牆。

▲台北公館地下道內的連儂牆。(圖/翻攝自香港連儂牆的臉書)

連儂牆的衝突

由於連儂牆已經成為抗爭群眾的重要象徵符號,當擁有不同意見的人們交會於連儂牆前,便經常發生暴力衝突。包括最新的這次將軍澳連儂牆砍人案,之前港鐵青衣站的連儂牆縱火案、九龍連儂牆因撕除便利貼引發的互毆案,乃至紐西蘭、墨爾本,都有傳出中國大陸留學生在當地連儂牆前與支持香港示威的群眾,發生衝突的事件。

在這些衝突事件中,被攻擊的往往是支持民眾運動的,動手的往往是支持港府的,這也是為何將軍澳砍人案發生後,民間立即傳出懷疑港警辦案不力的聲音,即便港警旋即於當晚逮捕砍人男子,仍無法完全平息質疑,關鍵就在於連儂牆的特殊意義。

▲香港各地連儂牆遍地開花,衝突頻傳。(圖/翻攝自香港連儂牆的臉書)

連儂牆的精神

各地連儂牆衝突頻傳,反而更加深支持群眾運動的港人,對於連儂牆的嚮往。連儂牆無論是最早的塗鴉或是後來的便利貼,最重要的精神便是牆面不斷變動、完全開放給所有民眾,是一種去權威的、草根的力量,眾人前仆後繼地在牆面上留下痕跡,即便很快又會被後來者的訊息掩蓋,但發聲的過程就是意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像港媒《立場新聞》的報導所說,「隨時會被『滅聲』才是連儂牆的意義」,連儂牆的重點不在於你說的話會被留下,而是當被撕毀、被肅清、被打壓時,還是不斷會有人在牆上發聲,是一種「打不死的頑強」。(編輯:倪浩軒)

▲連儂牆已經成為香港群眾運動的圖騰。(圖/翻攝自@thecantonesegod 的臉書)

▲連儂牆已經成為香港群眾運動的圖騰。(圖/翻攝自@thecantonesegod 的臉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