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作為台北市主要的大眾運輸工具之一,一直以來的大眾印象都是環保、節能減碳以及降低空氣汙染等。但近期根據環保署與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民眾夏季搭乘捷運所暴露的PM2.5濃度,是環保署測站基準的1.68 倍,是捷運、公車、汽車、機車、步行及腳踏車等6種不同通勤型態之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指出,2017年度進行捷運、公車、汽車、機車、步行及腳踏車等 6 種不同通勤型態暴露特性觀測,以環保署測站濃度為基準,夏季捷運暴露濃度為大氣環境的1.68 倍,其次是機車的1.4 倍,腳踏車為1.37 倍,步行為1.36 倍,公車為 1.02 倍,汽車則為大氣環境的0.29 倍;冬季捷運暴露濃度為環保署測站濃度的1.4 倍,其次是機車1.18 倍,腳踏車為0.88 倍,步行為1.06 倍,公車為0.8 倍,汽車為0.16 倍。
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裕政表示,過去國際上也有做過類似的研究,捷運位於台北市道路結構的底層,當捷運列車從外頭進入捷運站後,會連帶將髒空氣帶入地下,因此月台的PM2.5濃度會較高,其中濃度最高的點就位在列車進入月台的最前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陳裕政也表示,這個研究結果是針對某個特地地點與時間的數據,是列車進出月台的一個瞬間值;但詳細通勤時所接受到PM2.5濃度,還是要視民眾使用交通工具的長短、距離以及背後的空氣品質等因素。
陳裕政舉例,民眾如果從台北車站搭車到淡水,雖然在捷運暴露PM2.5的濃度最高,但事實上通勤時間較公車、開車或騎車短,因此濃度乘於時間後所得到的數據,反而還是較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