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空服員的罷工活動,隨著7月6日的團體協約簽訂後,歷經17天的罷工終於落幕。站在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的立場上,這次罷工終於熬到了資方願意簽訂團協,可以說是慘勝;而長榮航空只能算小勝,但對於跟著桃空職工罷工到最後的空服員來說,則是大敗虧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試著用參與罷工的一般空服員角度來看整件事好了,參與罷工的主要目的,在於改善待遇、解決過勞、參與勞資爭議等,隨著團體協約簽訂後,對於罷工的空服員來說,獲得了什麼?首先,依照團協內容,長榮航空「所有的」空服員,均可獲得每趟300元或500元的飛安服勤獎金、有過勞疑慮的北京與東京航線有限開放過夜班、開放人評會陪審等。
但空服員卻因為長榮航空5月8日的公告,失去了調薪的可能、失去了年終獎金、失去了免費機票及優惠機票。但,如果空服員本身為工會幹部者,還有每年25天的會務假可以請哦!
所以,頂著大太陽在路邊坐了17天,空服員是得還是失?
這麼說,其實並不代表空服員參與工會,企圖團結起來爭取勞權是件錯事。事實上,這件事情再正確不過了。那麼,為什麼這次罷工,空服員會輸得這麼慘?
簡單說,桃空職工根本沒搞清楚自己是誰,也沒搞清楚對手長榮航空是誰。
桃空職工挾著2016年華航空服罷工勝利,再加上同屬桃產總旗下的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於2019年的罷工勝利之勢,早已經忘了自己是誰、自己能做什麼,忘記了「罷工」是勞工爭取勞權的最後手段,只要與資方勞資協商不如己意,就祭出罷工這項法寶,自認可以向資方予取予求。但卻沒想到,他們這次面對的,是成立數十年來從來沒有工會的長榮集團。
長榮和華航有什麼不一樣?簡單地說,華航有官股,華航出現罷工,就不是勞資爭議,而是政治問題。但長榮是民營企業,不管鬧得再大,其事件本質都還是勞資爭議。事實上,這次罷工若不是交通部長林佳龍在壓力下,拿著航權施壓,長榮航空也不會軟化簽訂團協。
桃空職工在整件事裡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從事後來看,不得不說,
桃空職工一直扮演著豬隊友的角色。
先是一直用極高的姿態要求長榮航空改變多年以來的獨裁高壓政策,不懂得在勞資協商裡「求同存異」確保戰果,動輒以資方拒絕其中一條為由,宣布談判破裂。以6月20日那次勞資協商來說,要說桃空職工不是存心要協商破裂、發動罷工,那麼要怎麼說明立馬掏出的罷工布條、頭巾?
一般來說,
「罷工」是種手段,而非目的,
罷工的目的是「以戰逼和」,但桃空職工真的罷工之後,眼見長榮航空從頭強硬到尾,才於6月25日表示8大訴求都可談,較具爭議的勞工董事及禁搭便車條款也可以有其他對案 。發動戰爭的人,自己反而退了一大步。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直到6月28日,6名工會代表與長榮航空董事長林寶水會談,帶回資方的六項方案,當晚針對資方方案進行會員投票,獲多數會員同意。事實上,最後的團協也是在這六項方案的基礎上簽訂的。
工會為會員維護勞權自是理所當然,但經過這次罷工後,可以想見的是,一向強勢的資方長榮航空,勢必會利用罷工以外的議題,對參與罷工的工會幹部、成員提供差別待遇,桃空職工如果還學不會「協商」與「談判」,甚至是利用社群操作議題;那麼,在三年不得罷工的前提下,就只能等著被各個擊破,形成寒蟬效應,最後讓工會消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