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楊威利/長榮罷工與國軍的不能

▲目前台灣政府出動軍隊救災氾濫,連地區性淹大水也要軍隊去復原。(圖/青年日報)
文 / 楊威利-2019-06-28 18:52:39
先說結論再論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政府首長要懂軍隊本質。

※軍隊高層要勇於說No。

※軍隊不是養來救災的。


新聞

先前長榮航空空服員罷工引起民眾諸多不便,行政院表示,如果有必要,國防部可以出動軍機支援………,只要用網路搜尋就可以找到相關新聞。後續行政院有做出修正,但其實行政院先前的說法還是讓我們震驚,底下的論述將偏重於軍隊本質的論述。


政府首長要懂軍隊本質

以軍用C-130運輸機輸運旅客常常發生在春節期間,外離島客運量大,航空公司無法有效疏運旅客時會請軍隊幫忙,基本上算是政府體恤外離島民眾返鄉需求,所以安排空軍派遣C130運輸機機隊幫忙。

軍用運輸機不比商用客機來得舒適,以C130運輸機為例,它只有男性用的尿斗,空運士的潛規則是,搭機的官士兵盡量不要用,因為搭乘的官士兵用了事後空運士落地後還要清理,真用了搭機過程會引起空運組員的不悅;好在台灣外離島(東、南沙例外)航程在1小時內,搭乘的官士兵通常忍忍就好。

現在問題來了,行政院派遣軍隊的原則是什麼?以目前已經算是常態的軍隊救災來說,碰到風災、地震、海嘯等等天災,軍隊在行政體系無法有效支應時出動,大家沒有話說,碰到春節期間外離島返鄉需求,出動運輸機支援也可以。但是航空公司員工罷工是天災還是人為?

當然是人為的,人為的疏失怎麼可以動用到國家資源-納稅人的錢養的軍隊,用這些公家資源去支援國籍航空有無法源依據?又,支援A家國籍航空,那日後B家國籍航空罷工請求軍隊支援時,請問行政院答應不答應?

軍隊高層要勇於說No

空軍C130運輸機還有一處與其他客機不同處-安全帶,以往的C130運輸機安全帶算是機械式的,旅客必需拉攏兩端算是凹凸的金屬釦環,拉緊後插入凸起的扣環、壓緊,再拉緊繩索縮減安全帶的長度固定自己,與商用客機插鞘式安全帶不同,目前有些許C130運輸機改為插鞘式安全帶。

當行政院有這種輸運需求,同時徵詢空軍專業意見時,空軍高層有沒有說出這種差異,同時跟行政院說:不好意思,行政院的要求我們做不到?這些拒絕的說法很多,例如第一,C130運輸機相當不方便旅客搭乘,第二個是C130是軍機,飛越他國航權空軍無法處理。我們不是軍方人士,無法知道內情,但是從後續的新聞報導中,我們約略得知軍方的態度。引述平面報導如下:

國防部20日表示,國防部依行政院指導,已完成相關應變準備,將配合交通部疏運規劃,以國軍現有運輸能量,優先滿足外離島地區民眾的需求,以達到便民的成效。國防部說,若配合交通部執行疏運,國防部現行疏運作業,均以軍機支援為主,每人收費1000元,扣除保險費用後依「歲入預算收入報繳作業規定」繳國庫帳戶。

你不能說軍方說錯,我們只能說軍方沒有完全提供全部資訊給行政院,同時我相信沒有一位高階將官膽敢跟行政院說:罷工屬於人為,國軍無法提供支援之類的話。

▲空軍出動C-130運輸機輸運旅客,主要是春節客運量大,軍方協助輸運的舉措。(圖/NOWnews資料照)

軍隊不是養來救災的

動不動就請軍方支援的現象,一方面是地方或是行政單位敢要,二方面是軍方也敢給!洋蔥歉收-陸戰隊去!地方用地需求增加-檢整空置營區有無!碰到風災-各作戰區派員待命。這種常態現象其實不太正常,長久以往,被支援的一方通常會越要越多。

以救災為例,我們可以同意軍媒苦民所苦之類的話,所以在風災來臨前我們都會看到各作戰區配置多少人力、機具、車輛集結的新聞;後續也會看到一些士兵協助老弱婦孺撤離或是搭登載具的照片,同時會有軍隊拿著清潔用具打掃的畫面,這怎麼對?

首先,民眾有遭遇天災,軍隊在行政單位無力馳援時出動部隊搶救,這還說得過去,地方公務機具不夠派遣工兵搶救重要交通要道,讓運補物資進入災區,這也說得過去。但是軍隊怎麼還要去整理市容?有的,而且寫得很清楚-風災復員,套句軍隊常用的話-凡事可大可小。幫忙清理土石流,災後復原;整理家園,災後復原;甚至下大雨社區大樓地下室淹水也要請軍隊出動-2017年6月,基隆基金一路淹水災情,國軍出動清除淤泥的新聞。

真的很扯對吧?社區管委會有無派員清理,不知道;基隆市政府派遣多少人力去清理?不清楚。但是國軍是派遣部隊去清理了,這要怪誰?當然是高階將官扛不住壓力所致。

我們必須沉重的呼籲軍隊高層要扛得住壓力,不要沒有肩膀去承擔不必要的要求,同時也必須再次跟政府高層說,軍隊是養來打仗的,天災來臨時可以救災,但僅限重要天災且地方政府無法處理時。

▲軍隊救災目前已成為常態,國防部長通常會慰問,其實這是相當不好的公關照片。(圖/軍聞社)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