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胃口差、暴瘦竟患「白血病」 醫:出現7症狀要當心

▲醫師表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原則為「無症狀先追蹤、有症狀才治療」。(圖/記者汪瑋琪攝)
記者汪瑋琪/台北報導-2019-06-24 17:48:16
一名70多歲婦人,長期貧血,平常胃口不佳,吃一點就覺得飽,短短半年體重從48公斤受到41.7公斤,就醫時腹部腫脹、全身無力,檢查發現白血球飆高至20多萬,正常值為4000至一萬,血紅素僅5點多,一般人為12.5以上,少於正常人一半,再進一步檢查又發現,脾臟腫到原來的十倍大,從芒果青大小變成巨大金煌芒果,因過度腫脹壓迫到骨盆腔,導致吃一點東西就飽,嚴重影響生活,隨後確診罹患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經藥物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體重恢復正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暨血液病學會理事長王銘崇指出,慢性淋巴白血病是一種淋巴細胞癌化、且異常增生的惡性淋巴細胞腫瘤,好發於六、七十歲族群,發生率逐年上升,每年約新增150至200病例數,由於症狀特異性低,不少患者會誤以為是年老症狀而延誤就醫,又或是因為健檢意外發現白血球過高,以及淋巴結腫大而求診。

王銘崇表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常見有七大症狀,包含無法解釋的體重降低(半年內下降一成以上)、不明原因反覆發燒、夜間盜汗(衣服易全身濕掉)、淋巴結腫脹、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全身乏力等,由於上述症狀易與衰老症狀混淆,應多提高警覺。

王銘崇說,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原則為「無症狀先追蹤、有症狀才治療」,根據臨床觀察,約六成患者無須治療,四成須接受治療。依據病程或危險因子,病程與治療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低危險群,通常此時無臨床症狀或輕度症狀,僅白血球和淋巴球數量異常增加,主要是以追蹤觀察為主,存活時間平均大於十年。

第二階段為中危險群,特徵是淋巴結及肝脾腫大,血色素及血小板數量尚可維持正常數量。部分病人可能因為肝脾腫大,出現腹部或骨盆腔腫大。此時期視患者身體狀況,例如年齡或是否合併其他慢性疾病、是否合併貧血、紫斑等,綜合判斷是否進行治療。平均存活時間約七年。

第三階段則為高危險群,此類患者血色素和血小板數量開始明顯下降,影響身體造血功能,造成感染、出血等現象,此時就需要採取積極治療,平均存活時間約兩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銘崇表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目標以「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與「提高存活率」為主。目前治療方式主要是化學治療、注射治療、標靶治療三大類,過往只有化療年代,往往因為副作用高、治療效果差,導致患者反覆感染引起敗血病逝世,而目前已有新的口服標靶藥物可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

王銘崇提醒,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是否需要進行治療須醫師嚴謹判定,民眾應遵照醫囑追蹤或治療,若有疑問應主動與醫師討論,由於大多數偏方含有類固醇,會造成白血球下降或淋巴結變小的短暫假象,長期食用只會產生不良副作用,因此患者切勿自行尋找坊間偏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