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特地立場的政黨、媒體、名嘴與網民,正在組成一張天羅地網,讓大家生活在一個「非贏不可」的焦慮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可從兩黨初選裡看見,台灣權力競爭「為了贏」,多麼違反人性。
民進黨選完初選,內部很多人的反應是:終於鬆了一口氣。此時的民進黨,特別想忘記這場初選,不管它有多少程序爭議、有多少操作痕跡,甚至民調數據的質疑?都為了贏視而不見。
上上下下開始拼命地喊「團結了」!彷彿喊口號、槍口對外,就可以忘記很多事情。
▲民進黨總統初選結果公布,蔡英文以35.6%的支持度勝過賴清德的27.4%,將代表民進黨出戰2020總統大選。 (圖/NOWnews資料照)民進黨初選結束,馬上換國民黨支持者焦慮了。反對初選的聲浪越來越大,認為如果不能協調還要初選,一定會剝掉一層皮、國民黨甚至因此輸掉大選。還有名嘴更有趣,直接把自己當成指導員,指定該「誰誰配」,因為這樣才會贏⋯⋯。
大家「集體忘記了」,選舉該是種良性競爭。而用來為社會議題的歧見做出公投,是資源分配的最大公約數。
大家也忘記了,我們堅持民主堅持選舉制度的原因,是因為不能競爭,最後帶來的是─「獨裁」!
台灣特殊的政治狀態,造成了選舉多年的焦慮感。選民總是被教導:對方贏了,自己陣營會死無葬身之地,所以要不計代價,非贏不可。
▲國民黨10日宣布第15任總統選舉提名初選同志名單,依姓氏筆畫排序為:朱立倫、周錫瑋、張亞中、郭台銘及韓國瑜等5人。(圖 / NOWnews資料照)要贏,所以政黨內部多元表達意見不是重點,推出超強候選人,計算誰能有勝算是重點。
要贏,公共政策不是重點,因為不夠刺激。因為只有刺激,才有機會激化危機感,才能催眠內部團結。
政黨政治是現在台灣政治主流。如果政黨不民主,不透過選舉完成權力交替,只算計權謀,就會變成非常不健康的政治體。所有沒有選票考量的正義,都被壓抑。
內部不願意讓不同意見有出口、不願意讓競爭規則透明化,只好激化衝突。
▲韓國瑜6月1日造勢大會現場萬頭鑽動,充份展現政治實力。(圖/ NOWnews 攝影中心)衝突一出現,政客、媒體、名嘴和網民,通通有了機會,共同唬弄選民。
這些特定團體又超級會激化焦慮感。一會兒說人賣台、一會兒說別人黑金,不然就說人鎖國。裝成鬥士鼓舞人民騷動。但面臨挑戰,卻不願意真正推動制度來做公平競爭。
「非贏不可」是政客的邏輯,我們能理解。但如果社會大眾也被教導誰非贏不可,甚至不擇手段,那對整個社會就是個大麻煩了。
民主進程不是一天能成,制度的堅持也是。別再為了一個人的贏而焦慮不安了,台灣沒有那麼脆弱,也沒有誰那麼偉大,國家存亡非誰不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政治選舉其實就像市場買菜一樣簡單,競爭才有好品質。
而國家領導人們,如果連遵守遊戲規則都做不到,你們還好意思說,誓死守衛台灣民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