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爭端帶來不確定性,也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震盪,但貿易戰下誰是贏家?外銀認為美國對中國大陸商品加徵10%關稅,只收到了部分效果,最新實施的25%稅率能有多少作用,尚待觀察,只有小部分中國大陸商品受到關稅而大量流失市占率,而至目前為止,韓國和台灣是最大受益者,主要在電子產品,越南和墨西哥在美國市占也因此上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瑞銀財富管理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唐納文(Paul Donovan)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在2018年9月對一長串的中國大陸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並在2019年5月將稅率上調至25%。細究這項長達194頁的關稅項目清單後,讓人不免有些疑問,因為其中部份中國大陸商品似乎並未出口至美國。擬定這份清單的人似乎是想要讓它看起來「好看」一點。
雖然企業因對前景的不確定,延後了投資,進一步衝擊貿易,而投資放緩,還導致製造業活動疲弱。然而,唐納文認為,關稅帶來的影響,部分是間接的,加徵關稅的目的是讓美國減少進口中國大陸商品,但實際效果卻不一。
全球經濟和增長放緩,影響了所有市場的進口情況,既然中國大陸是美國關稅的目標,理論上中國大陸占美國進口商品的比例應會下降,其他地方應會上升。不過,唐納文發現將近4500項被加徵10%關稅(5月起上調至25%)的中國大陸輸美商品中,部分類目中國大陸的占比不降反升。
以2017年進口值來計算,在關稅生效後,將近400億美元的中國大陸商品在美國的市占率上升逾10%。蒸汽噴射器、彩色電視攝像機以及部份汽車零件的市占率提高超過10%。
他進一步分析,事實上,被加徵關稅的中國大陸商品中,將近一半不是市占率提高,就是減少的幅度不到1%。就這些商品而言,關稅並沒有得到美方想要的結果。目前沒有跡象顯示中國大陸在關稅實施後調整了供應鏈。
當然,關稅在某些地方發揮了效果,中國大陸在部分項目上的市占率減少。以進口金額來計算,約20%的中國大陸進口商品市占率降幅超10%,但透過其他國家、地區,或許中國大陸商品還是能進入美國市場,而沒有被加徵關稅的其他國家、地區,也可能搶占中國大陸的市場。
那中國大陸流失的市占率是由誰拿走了?唐納文認為要看是哪類商品,有小部分中國大陸商品的市占率大幅度下降(超過10%),將近一半金額屬於印刷電路板、資料處理機零件以及手袋等3大類,而中國大陸在電子市場失去的市占率由韓國和台灣接手。在去年9月關稅生效前,美國進口商提前囤積了大量中國大陸進口商品,但在9月之後市場流向韓國及台灣供應商。
另2個在美國進口占比顯著提高的國家是墨西哥和越南。墨西哥也取得不少中國大陸失去的市占率,包括部份電子產品、風力發電機以及汽車零件。這看來十分合理。墨西哥早已是美國主要的汽車零件供應國。另外,墨西哥在特殊資料處理裝置(DPU)的市佔率上升,這也是中國大陸占比下降的市場,只是在關稅戰開始前,墨西哥在這個領域的占比已上升,因此,與中美貿易爭端的關係似乎不大。
至於越南也爭得部份中國大陸失去的手袋出口市場,並且在電子產品(像modem數據機之類,而不是電路板)的市場占比也有所增加。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印尼和泰國一直被視為是低成本生產基地的替代選擇。這兩個市場目前並未自中國大陸手中拿下多少市占率,但假以時日,在供應鏈重新調整下,這很有可能發生。美國也從中國大陸轉向加拿大進口部份商品,但加拿大整體市占率並未顯著上升,這是因為加拿大是成熟經濟體,其生產的商品與中國大陸這樣的中低收入國家不同。
也因此唐納文指出,美國對中國大陸商品加徵10%關稅,只收到了部分效果。而最新實施的25%稅率能有多少作用,尚待觀察。只有一小部齲的商品受到關稅顯著衝擊。至目前為止,韓國和台灣是最大受益者,越南和墨西哥在美國市場的占比也因此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