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群島石滬密度最高的其實是吉貝島附近海域,觀光局澎管處發現有高達88口新舊石滬。但近年因七美雙心石滬行銷得宜,讓吉貝島光芒黯淡,經營民宿的謝宏育於是找來製作石滬的師傅柯進多,多做了一顆心的三心石滬,造型奇特,被稱為「葫蘆石滬」,成為吉貝目前最夯的景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乾隆36年胡建偉的澎湖紀略中就有吉貝「大滬一口、小滬四口」的記載。(圖/郭偉民提供,2019.05.29)據了解,吉貝的石滬建築歷史最早於清康熙末期(約西元1700年)至清乾隆初年(約西元1750年),在乾隆36年(1771年)胡建偉的澎湖紀略中就有吉貝有「大滬一口、小滬四口」的記載。日治期間的「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檔案中,也登錄了「船仔頭」等72口吉貝石滬的基本資料。
▲來自吉貝的工匠師傅,80多年前遠征七美做出知名的雙心石滬。(圖/郭偉民提供,2019.05.29)擁有國內密度最高的石滬群,也孕育出一批疊砌石滬的工匠師傅,80多年前遠征七美島做出知名的雙心石滬,隨著漁業資源日益衰竭,觀光產業成為澎湖發展的主流,這座雙心石滬就成為營造浪漫情人島的利器,奠定近年來七美愛情島的基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吉貝民宿業者謝宏育因謝家在吉貝遊客中心後方擁有漁業權,幾年前興起將自家石滬重修改裝的念頭,禮聘在地石滬製作師傅柯進多,帶領當地村民重新修復石滬,並以三心為造型,同時又因造型類似葫蘆,也被當地村民稱之為葫蘆石滬。
▲石滬為先人智慧結晶,利用潮汐漲退原理,在石滬內捕捉游入陷阱的魚類。(圖/郭偉民提供,2019.05.29)石滬為先人智慧結晶,利用潮汐漲退原理,在石滬內捕捉游入陷阱的魚類,因此吉貝島三心石滬除了觀賞價值外,還能讓遊客進行體驗之旅從事休閒漁作,這個季節常有魷魚、鶴針魚及部分雜魚等,觀光客到此的漁穫還能當場烹煮,體驗一場最豐富的生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