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紀念經國號首飛30週年 AIT強調美國技術貢獻

▲紀念經國號首飛30周年 ,美國在台協會臉書貼文強調美國技術轉移貢獻。(圖/翻攝自AIT臉書)
記者呂炯昌 / 台北報導-2019-05-28 18:09:47
5月28日是IDF經國號戰鬥機首飛30周年的日子,美國在台協會(AIT)今(28)日在臉書發文,強調這架戰機是美國提供技術貢獻,才有國人自行研發成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T原文為:台灣首架自行研發和製造的戰鬥機「經國號」成功地在1989年的今天完成首趟試飛。這架戰鬥機是透過美國飛機製造公司技術轉移之下, 再由台灣自行研發生產的多用途噴射戰鬥機。

AIT英文為:The “Ching Kuo,” the first Taiwan developed and manufactured indigenous defense fighter, successfully completed its test flight on this day in 1989. The indigenous defense fighter (IDF) was developed and manufactured in Taiwan using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U.S. aircraft companies.

空軍在1980年開始向美國爭取出售F-16戰機,但是當時華府怕得罪中國大陸而遲遲不願出售。因此當時蔣經國總統決定自行研發戰機,1983年航發中心(現漢翔公司)在美商協助下,開始國產「自製防禦戰機」(IDF)研發計畫。1988年12月10日首架原型機出廠,隔年5月28日首次試飛。IDF服役時蔣經國已逝世,為了紀念蔣經國對國機國造的貢獻,繼任的李登輝總統將新戰機命名為「經國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994年成立第一個經國號戰機中隊,部署於台中清泉崗基地,第二個經國號戰機服役聯隊為台南基地443聯隊(現改稱第1聯隊)。原先空軍預計採購250架經國號戰機,但隨著法國宣布出售台灣60架幻象2000-5型戰機、美國出售150架F-16A/B型戰機給我國,經國號戰機訂單減至130架。

經國號雖然為國產戰機,但是多數關鍵技術仍由美方提供,包括經國號金龍53雷達為美製APG-67雷達改良型、Honeywell公司的H-423雷射慣性導航系統,提供精確導航與快速起飛能力、經國號TFE-1042發動機由蓋瑞與航發合作完成。
NOWnews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