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學者訪台 探討全球暖化合拍北極熊紀錄片

中央社 生活 / NOWnews
中央社-2019-05-04 14:50:41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4日電)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冰凍圈生物研究所長奧克洛普柯夫訪台灣交流候鳥繫放監測,未來將協助前進熊島群島拍攝北極熊紀錄片,探討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對動物和人類的影響。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俄科院西伯利亞分院冰凍圈生物研究所長奧克洛普柯夫(Innokentiy Okhlopkov)日前訪問台灣,今天結束最後一天行程,即將返回世界最寒冷城市之一的西伯利亞雅庫次克。

奧克洛普柯夫此行拜訪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時,受中心主任楊嘉棟及野生動物急救站獸醫師詹芳澤的接待。他對台灣推動動物救傷、野放,及動物路殺研究的成果印象深刻,期許未來台俄科學與保育界持續交流。

台灣與俄科院的學術交流,源自於全世界不到4000隻,聯合國華盛頓紅皮書列為瀕絕一級保育類的西伯利亞白鶴亞成鳥,2014年與親鳥分散意外來到新北市金山農地,串起人鳥情以及跨國交流。

「金山小白鶴」待了521天,一度引起轟動,除促進新北市農業友善耕作,也創下台灣研究團隊首度前進極地採集調查、台灣官民學術界合作保育、依白鶴遷徙路徑拍攝生態紀錄片、台俄兩國共同研究與交流等多項歷史紀錄。

春雷環境學社執行長廖仁慧表示,台灣缺乏對西伯利亞地理、人文、生態的研究,3年來,已有三批的研究人員在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協助下,前進永凍土苔原調查與研究、採集、記錄動植物。

廖仁慧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奧克洛普柯夫日前也前往台江國家公園演講,台江公園六孔管理站主任黃光瀛就是當年首批前進極地的研究員之一。

奧克洛普柯夫以「極地生態環境研究」演講,提到春雷環境學社對當地生態保育的貢獻,不但捐裝備和經費,還有台灣李氏三姊妹捐款設兩座「李毅工作站」,提供世界各國人員在極地專心科研,善行令人感動。

演講中,他秀出當年西伯利亞時報以頭版報導,感謝一群台灣人照顧小白鶴的故事。俄國科學家珍惜善款,不但在研究站門口釘上中華民國國旗,還決定將以台灣為名,持續讓研究站發光發熱。

台灣濕地度冬的候鳥,至少有40種在西伯利亞繁殖,奧克洛普柯夫感謝台江國家公園提供衛星發報器與俄科院合作,瞭解西伯利亞候鳥遷移路徑與數量增減的環境因素。

廖仁慧轉述,奧克洛普柯夫介紹俄羅斯人文、民族文化及全球暖化對凍原生態的影響。極地雖然遙遠,但它遭受的破壞與亟待保護與台灣息息相關,面對全球暖化的災難,大家都不是局外人。

春雷環境學社表示,「小白鶴的報恩─來自天堂的信差」紀錄片,從小白鶴孵化、遷徙過程中,彰顯全球濕地、環境變遷議題。除黃光瀛博士推動台俄候鳥衛星追蹤繫放監測的研究計畫,學社還將籌拍下一部環境紀錄片。

學社副執行長邱銘源表示,計畫拍攝的「平底鍋上的熊」紀錄片將為台灣寫歷史,將與專長研究極地哺乳動物的奧克洛普柯夫合作,遠赴極地拍攝全球暖化的第一現場拍攝。他形容說,「看看我們生活上的蝴蝶效應,如何煮熟一隻北極熊。」重點在於探討全球暖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邱銘源說,拍攝計畫共3年,明年先前進俄羅斯薩哈共和國的東西伯利亞海熊島群島拍攝。俄科院研究員魯斯蘭(Ruslan Kirillin)已提供一些所拍攝的北極熊現況照片與案例資料,奧克洛普柯夫今天答應無償協助前置作業與蒐集資料。

邱銘源表示,當年小白鶴引發的土地革命,提升國人的保育與生態觀念。從全世界最冷的城市雅庫次克,到全世界最溫暖的國家台灣,應該走向世界放大視野,拉高格局與國際接軌,關心環境與動物棲地保育議題。(編輯:張銘坤)1080504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