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廣場》林于凱/現行TNR政策真能解決流浪犬問題?

▲公部門的TNR執行,績效指標的訂定是:「執行TNR的犬隻數量」而非「浪犬族群下降的數量」,無法真正解決流浪犬問題。(圖/記者陳雅芳攝,2019.03.19)
文 / 林于凱-2019-04-30 12:00:55
林于凱/高雄市議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幾年,公立收容所實施零安樂死,TNR(誘捕、絕育、回置,英文:Trap Neuter Return)成為顯學。很多關心浪浪的朋友認為,實施TNR是解決流浪犬貓問題的手段,也有團體希望政府能將TNR入法。

我們都聽過「銜石填海」故事。這是一個為了既定目標,堅韌奮鬥到底的故事。但是,還是要認清一件事,如果一開始的目標就設定錯誤,石頭永遠不可能填滿海洋。

TNR的目標,是減少流浪犬族群數量。然而,TNR是否能有效達成減少流浪犬數量的目標,有幾個重要的前提:1.在小區域、2.短期間內進行3.高密度的結紮,並且得嚴格禁止無管理的餵養行為。

但是,目前公部門的TNR執行,績效指標的訂定是:「執行TNR的犬隻數量」而非「浪犬族群下降的數量」,除了少部分的縣市有訂定TNR的示範區,在結紮-復原-釋回後,有進行後續流浪犬族群數量的評估,其他的區域幾乎是在執行TNR後,沒有進行後續任何的評估。

也就是說,我們可能做了好事,但沒有把事情做對。

以高雄市來說,2019年編列在流浪犬結紮的經費是385萬元(補助動保、醫療及相關團體、獸醫師公會偏遠行政區犬貓絕育手術及特定地區流浪動物絕育手術費用),對於廣大的高雄腹地,經費已然不足,如果沒有將資源投入到集中的特定區域確實執行,會讓整個經費的挹注變成形式上的善心,但卻無法實際解決流浪犬問題。

當然,如果把責任都怪在政府頭上,很容易。但是,實際上,政府也遭到各方壓力,希望結紮的補助能夠投放在自己轄區內執行。但實際上,結紮資源就是不足,如果平均分配到各地區,就會讓各地結紮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流浪犬繁殖的速度。

因此,我在農林委員會質詢時,提出兩點建議:

1. 訂定有效的績效指標(不只看絕育數,更要看浪浪族群規模是否有確實縮小)

2. 建立示範區試點,單一地區高密度結紮,配合後續評估。

寫這篇,已經有心理準備會被戰。

實話總是傷人,但是台灣需要實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