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由政府主導的「減香」政策引起廣泛討論,正反兩方都有支持者與論述基礎。在台灣傳統社會裡,拜神拜祖先、過年過節都少不了拿香拜拜這件事。問題在於,香在傳統社會代表什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信仰出現在人類文明社會是一件長久的事,根據不同的民族,發展出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神明,但有一點幾乎是大多數信仰都存在的現象,那就是對「火」的尊敬。以現在眼光來看,「火」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人類可以用各種簡便的方式升火取得高溫,但在古早的社會中要取得「火」並不容易,再加上它能焚毀物品、產生高溫的特性,「火」被賦予了神聖的地位。
基於這個因素,許多信仰的重要場合都會有「火」的身影,逐漸演變下來,「火」也成為人與神明之間的溝通橋樑,現在我們燒香拜拜背後的意涵就是與我們看不到的神明溝通。以比較簡單的例子來說,燒香拜拜就像打電話給神明,向祂訴說你的請求、你的需要,但這電話是單向的,神明並不會從神椅上走下來回你的話,所以之後的擲筊、求籤等過程就是確認神明對你的回覆。
與燒香拜拜意思相近的,還有燒化疏文。如果說燒香拜拜是打電話給神明,那麼疏文就是將你的請求寫成公文的形式,在神明面前念完疏文後再由有授職的道長或廟方人員統一燒化疏文。簡而言之,線香與疏文是不同形式的同一種現象,都是在跟神明溝通。
雙手合什不點香的拜神方式雖然也在台灣流行,但那大多是平常無事向神明請安,若真的有事請求神明,信眾還是習慣點香拜拜,若是遇到急事,甚至可以看到直接點一大把香的畫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時代進步,「減香」是一個必然要面對社會議題,許多有歷史的廟宇也都配合,逐漸減少香爐與香的數量,以及選擇品質較好的線香,但仍不免有矯枉過正的情形,像是撤光廟內所有香爐,卻在只有廟方相關人員能進去的內殿保留香爐,這就好比把原本0800免付費電話改為只限定某些人能打的VIP專線,是否真的為了環保著想,也許還有待思考。
燒香拜拜疏文電話走過路過別錯過,快來請神明保庇一下:
https://bobee.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