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新晟/時代力量科技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網路平台長期蒐集用戶的使用資訊,包括喜好、消費行為、生活作息,甚至是政治傾向或議題立場。
這些巨量的數據,讓企業對使用者暸若指掌,透過長期的觀測分析,甚至可以比你身邊的朋友更了解你。過去這些巨量數據常被以商業價值來看待,但在有心人士的操作下,這些用戶資料,卻可能成為強而有力的政治武器。
去年川普就被爆出在競選期間,委由劍橋分析公司,蒐集了臉書上5000萬筆的用戶數據,意圖在社群操作上影響選民意向。
最近台北大學犯罪學助理教授沈伯洋,更詳細地揭露了俄羅斯如何利用網路資料,作為影響美國政治的武器。(https://bit.ly/2TgnDEc)
例如俄羅斯選定了「黑人議題」來分化群眾,再以數據來分析該社群會喜歡的內容,製作大量的粉專、圖文。凝聚群眾後,待選舉期間大量轉發資訊來削弱對手。
由此可知,只要掌握了龐大的用戶數據,就可以了解群眾的樣貌和行為,輕易地在網路上進行細膩的政治操作。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政府積極地建置天網系統、社會信用制度、網路管制,全面地監控人民的一舉一動,將科技的便利用來實現政治上的利益。
不僅如此,中國的科技公司受到《網路安全法》的管制,只要是伺服器或儲存設備在中國的企業,即使是國外企業,政府都有權以國家安全或偵查犯罪為由,要求企業交出手中的用戶資料。若是中國藉此取得台灣龐大的用戶資訊,要複製俄羅斯對美國的政治干預簡直易如反掌。
個資外洩從來就不只是單純的隱私問題,甚至是國與國之間的政治武器。但是一般人對於日常中使用的網路平台和應用程式,是否有資訊外洩的風險,知道的太少。隨著越來越多的事實被揭露,不論是個人或政府,都應該對個資的保護有更嚴謹的措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