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大新聞所創下近年來最少報考人數,今年僅剩下76人。過去百人報考的年代不再,「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成為街坊揶揄媒體從業人員的起手式。學者多認為新聞行業每況愈下、難以寄託學生夢想是主要因素,但近年自媒體興起、傳統媒體形式式微,文化大學廣告系系主任鈕則勳分析,傳播學院只要因應大環境轉變,還是有機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適逢研究所放榜季,各大學新聞傳播所招生報考數近年多有起伏,而今年台大新聞所碩士班入學考試報考人數跌破外界眼鏡,從過去的百人報名,到今年只剩下76人報考。除了政大傳播學院能維持一百人上下保考水準,其他大學傳播學院多面臨報名人數遞減的窘境。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郭力昕表示,學生選專業領域會受到社會現象、評價影響,近年報考傳播所的學生人數遞減,在於新聞環境不能讓學生感受到值得奉獻與投入,但不能單怪新聞行業的墮落或不長進,政府必須承擔制定傳播政策的責任,將公共議題、理性討論引入媒體,而非不停競逐商業利益。
先前文化部曾預計打造大媒體平台、大公廣集團,但至今仍無下文。郭力昕談到,政府對擴大公共媒體機制沒有足夠的力氣,但已是當務之急,若沒有促成真正理性的媒體、提供適當內容、讓學生得以寄託的舞台,越優秀的學生就越不敢進入新聞圈,造成反淘汰現象,將是社會的損失。政大傳播學院採大一大二不分系,大三開始分流,選擇新聞專業的學生確實逐漸減少。
文化大學廣告系系主任鈕則勳則分析,學生即便投入碩士班未來還是鎖定就業市場,但碩士班畢業薪資可能只高於學士三千至五千,跟耗費的成本相比不划算,不如先投入職場、累積年次更快。再者,很多學生不認為新聞從業人員屬於「技術」,在於現今的媒體生態入行太容易,「只要懂基本寫作,跟下農場內容的標題就好了。」記者社會地位不若以往、信譽沒有過去來得高,都成為學生不願意再投資碩士班的因素。
然而記者的工作並未隨著時代變遷減輕,隨著網路、電子報興起新聞越來越即時,加上商業考量變成點閱率掛帥,內容從「新聞」降低成只為了博取觀眾眼球的「消息」,記者24小時寫稿已成常態,「現在記者工作量一直拉高,但沒有足夠的薪水支撐。」
但隨著自媒體興起新聞業逐漸去中心化,網路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傳播者、打造自己的傳播平台,因此獨立記者、獨立媒體日漸崛起。鈕則勳表示,為了因應新媒體趨勢,傳播學院內容不可故步自封,網路行銷、社群媒體操作如何創造網路聲量都已納入課程一環,估計傳播學院會朝網路行銷繼續深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世新大學日前則推出「網路直播」、「手機影音新聞製作」等微學分跨領域課程,主打學生可以在十八小時內學會專業技巧。世新大學副校長陳清河表示,傳播只是平台不管哪個專業都可以跨足,若能將專業結合傳播,產出知識型內容則更能如魚得水。
過去傳統新聞樣貌逐漸式微,但傳播系所依舊力挽狂瀾,鈕則勳表示,傳統的傳播學院、新聞系所正在改變中,只是一時之間還看不到太快的改變,但在自媒體的時代處處是機會,不只對懷有新聞熱情的學生,對系所而言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