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對台澎防衛作戰的防衛指導,見諸於106(2017)年版的4年期國防總檢討,概念是戰力防護、濱海決勝到灘岸殲敵。希望在衝突發生時,第一時間最大量的保存戰力,再選擇在對我方部署有利的區域,進行決勝戰,若有殘敵能夠登陸,則在灘岸將其殲滅,完成台澎防衛作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當你準備了18套戰場劇本禦敵,敵人一定是用第19套方案來對付你。二戰時英法聯軍認為德國人還是會走著希里芬的老路,結果德國人硬是用鐮割殺的英法聯軍兵敗如山倒。
所以當台灣計畫採購F-16V Block 72戰機,或是M1A2戰車時,許多讀者的確有不少不同意見與觀點。
有觀點其實是好的,代表讀者關心國防事務。
對台灣而言,最主要的軍事威脅當然來自海峽對岸,畢竟兩岸之間並未對「不以武力解決兩岸爭端」達成共識,因此台灣當然還是要對自我防衛這塊加強準備。
好友顏文德先生近日在「國家利益」發表: 「台灣如何貫徹自我防衛」一文中,也指出台灣現在在自我防衛上面臨的困境頗多,實施全募兵制讓軍隊規模縮減,只是其中之一。
大陸軍事科技上的進步,是最有可能改變台澎防衛作戰型態的變因。
珠海航展中的大陸外銷主戰車,包含99式外銷型、輕型外銷戰車和96式戰車外銷型,基本上技術領先我們地面主戰裝備一代。(圖/軍情與航空提供)因此台灣在面對可能戰爭的準備,面對資源越來越豐富的對手,越要方方面面的準備,難度會越來越高。因此國軍努力開發「不對稱」戰術戰法。不對稱戰術戰法的意義,在軍力較弱的一方,以小博大、避實擊虛、以弱擊強、以劣勝優的原則。不對稱作戰希望達到減低傷亡、重創敵方、依賴高科技發展、資訊戰成為主流與多維化程度提高。過去在千禧年之際,當時假想敵軍的軍力較弱,所以是我方要防範對岸利用不對稱作戰發動對台作戰,但現在隨著對手的發展超前我方,因此不對稱戰術戰法這些年在台灣成為顯學,甚至美國也非常關心。
搭年對岸提出不對稱作戰,要在太空、彈道飛彈、巡弋飛彈、無人飛行載具、信息、電子戰、快速反應部隊、先進潛艦等。這是對美作戰時要掌握的不對稱優勢,現在在太空、巡弋飛彈、無人系統等部分,大陸在這些方面的確已經抵消部分美國的領先,其實這些差距的縮小,未來是可能會影響美國是否會對我們的對手進行制止和介入,因為對手的反制止和反介入已經不是空談了。
我個人越來越認為美國不太可能介入場高成本和長耗時的戰爭,因為美國若和另一個大國發生軍事衝突是不可能短時間快速且低成本可以完成。美國的兩岸政策就是依據一法三公報,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美國所定義的台海現狀。也就是說,美國要在對岸片面改變台海現狀時,對我的安全承諾才會有效,但真正介入與否,美國當時的國力會是重要影響變因。
美國越來越不可能介入一場高成本和長耗時的戰爭,因此台澎防衛作戰要靠自力完成的機會越來越大。(圖/軍情與航空提供)所以台澎防衛作戰要靠自己。
從解放軍開始開發運20這類戰略戰術運輸機、大型運輸直升機與輕型全地形載具的趨勢來看,未來我們想要濱海決勝、灘岸殲敵這個戰術想定,可能會讓攻擊軍利用垂直登陸兵力置入的戰術跳過去。
大陸目前研發生產的運20運輸機,讓垂直登陸中的大規模機運提供平台。(圖/軍情與航空提供)攻擊軍利用區域防空能力,在壓制我方防空網與限制空軍戰力發揮後,垂直登陸兵力置入就極有可能緊接著登場,這時地面部隊擁有適切的反制戰力就非常重要。
搭配各種全地形車的攻擊軍,在朝快速反應部隊建立,相對我方在防守上的優勢,就是在自己熟悉的防區內戰鬥。垂直登陸成功,又掌握機場和壓制防空網之後,對方極可能利用戰略運輸機隊,接續運來重型陸上主戰裝備。這時若我軍仍是僅有M48H或M60A3,這兩種我方極為倚重的主戰車,已經落後對岸96或99大改等主戰車整整一代,這也是陸軍為什麼要採購M1A2主戰車的重要原因。
其實不僅僅是計畫採購M1A2主戰車,陸軍地面部隊更應朝飛彈化和游擊化調整。未來對手可能會結合快速反應和無人系統,捕捉我方地面兵力,因此我方的地面部隊需要朝向特戰機動化發展,同時要能依照台灣住民地防禦戰鬥的特性,增長抵抗時間。
為不對乘作戰開發專屬武器,其實有些浪費資源,但是找出正規武器的不對稱運用,筆者認為至關重要。
和平才沒有輸家。但是和平要由實力作為後盾,而且政府對和緩兩岸情勢,也需要多做努力。以小事大不容易,更執考驗政者的智慧。
●作者:施孝瑋/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