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同志教育爭議四起 性別團體闢謠:「認識」才是重點

面對外界謠言,教育部做懶人包回應。(圖/教育部提供)
記者許維寧 / 台北報導-2019-03-29 16:29:11
為回應去年公投第十一條,教育部近期針對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十三條之「同志教育」進行修正,擬將文中之「同志教育」修正為為八個細項,卻仍遭保守團體抗議內容換湯不換藥。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專案經理張明旭則表示,教育部修正細則,是將過去不清楚的地方一次講明,重點是認識不同性別與性傾向族群,進而達到防治騷擾。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教育部近期針對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十三條之「同志教育」進行修正,於近日公布修正草案,擬將條文中的「同志教育」修訂為「認識及尊重不同性別、性別特徵、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性傾向教育及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防治教育等課程,以提升學生之性別平等意識。」

下一代幸福聯盟協同立委沈智慧於今(29)日赴教育前抗議,表示該修訂內容是換湯不換藥,內容仍有礙兒童人格建立。沈智慧則表示,施行細則竟然是按照公投反方的意見來修訂,批教育部是玩雙面策略。

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專案經理張明旭受訪時表示,教育部將細則修正但還是必須根基於母法精神,故將細項羅列,況且先前保守團體也曾提到,同志教育內涵為何應該「講清楚一點」。

保守團體仍反對草案中「性傾向」、「性別認同」。張明旭解釋,是指社會中不會只有異性戀者,同性戀、雙性戀也身在其中,彼此喜歡的對象不同,但重點在於不要因性傾向的不同而傷害彼此。

性別認同在於天生生理性別和心理認知不同,「有些人出生時是男生也認同自己是男生,有些人會覺得自己是女生比較適合,也有人是跨性別、雙性人。」但精神科學上已證明此非疾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明旭表示,性別平等教育的重點都在於尊重與理解,先有正確的認識進而才有尊重與同理,日前從事性騷擾防治的團體也曾表示,不同的性別、性傾向都應先了解彼此才能做性騷擾防治,在於性騷擾不會只發生在異性之間,同性間也有可能,「如果不認識該如何達到全面防治。」

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等團體日前發出聯合聲明,表示公投第11案結果不等於「廢止同志教育」,對於教育部透過調整施行細則、標示「同志教育」實際內涵表達肯定。但也呼籲教育體系落實性平教育,教導年輕一輩尊重多元性別差異、消除性別歧視,以促進性別地位實質平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