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過年到廟裡搶頭香成為一種風俗,年年都吸引新聞媒體的採訪,有幾年還曾發生過插隊或是跑到一半跌倒等爭議與流血事件。那麼這個大家都想搶的「頭香」是什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台灣的「搶頭香」的風潮並沒有很久,雖然在新聞媒體尚未注意前已有這個風俗,但不像今日競爭激烈,讓人一度以為在玩「頭香無雙」。
根據學者的考證,「頭香」的習俗由來已早,在晚清學者俞樾的《茶香室叢鈔》中就有記載宋朝人韓元英「頭爐香」的故事,大意是這樣:
韓元英祭祀東嶽大帝十分虔誠,東嶽大帝甚至常常在他家降駕,不過從某一年開始就不來了。韓元英認為自己被神明拋棄,命將終矣,便指派一名家僕到東嶽廟燒香祈福。家僕離去前韓元英慎重交代「聖帝惟享頭爐香,要在每天廟門剛開時就進去拜,方可為我續命。」
韓元英甚至交代要先賄賂廟令(廟公、顧廟的),前一天就睡在東嶽廟裡,別讓其他人搶走「頭爐香」。但是千算萬算不如天一畫,那位家僕居然靠在鼓架之下睡著了,醒來後發現廟門已開,有一組威儀十分盛大的人馬向外走去,原來是東嶽大帝與祂的屬官。家僕無奈,只能照常燒香,但已來不及了,韓元英一個多月後就病逝。這也是後世「燒頭香」的由來,俞樾認為「由來久矣」。
其實不管是「搶頭香」、「頭爐香」、「燒頭香」,都不應該在新年的第一天爭個頭破血流,因為「頭香」其實是每個人新年的「第一炷香」,而這炷香要給哪位神明,由個人決定。但是在台灣人習慣「什麼都要爭第一」的情況下,吃完年夜飯就開始「頭香無雙」似乎已經習以為常。
但是每年都這樣並不是個好現象,所以有許多廟宇開始有替代方案,例如除夕夜不關廟門,人人都可以來拜,就沒有頭香之分;或是由廟方人員帶著信眾一起祭拜,接著收集廟中所有信眾的香,時辰一到隨即插入香爐,是一種人人都有份的「集體插頭香」的方式。
每個人對「頭香」的定義不同,但盡量避免在大過年的就摔傷、撞傷、與他人起肢體衝突,希望大家都能找一個兩全其美的方式,讓「插頭香」這件事安全又有意義。
慶祝全新 NOWnews APP 上線!好康抽獎大放送,500 項好禮等著您!
iOS版下載
https://apple.co/2Md3EEk
Android版下載
https://bit.ly/2Fw12AW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抽獎活動
https://bit.ly/2W0Deui
插頭香搶頭香走過路過別錯過,快來請神明保庇一下:
https://bobee.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