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兩岸關係外,總統蔡英文元旦談話之中最受矚目的,就是提到經濟成長,稅收超乎預期,將與收入較低者分享經濟成長紅利的內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只是這個紅包到底要如何發放,引發廣大的討論。由於傳得滿城風雨,也讓行政院召開記者會說明;根據行政院的說法,財政部初估中央政府歲計106及107年度中央政府都有歲計賸餘,累計至106年有175億元,107年目前初估有211億元,合計歲計賸餘386億元。會「從長計議、謹慎周延處理」,也會與立法院、社會大眾、工商界多做溝通,聽取社會各方意見,目前規劃朝「促進經濟成長、照顧弱勢扶老攜幼及預留非洲豬瘟防疫經費」等三大方向運用,若還有剩餘就拿來還債,絕不會採行負所得稅制,也不會發消費券,月薪3萬以下發1萬元更是「子虛烏有」。
換言之,就是說,這些錢如果不拿來還前債,終究還是政府按照既定方向運用,不過剩那麼多錢,民眾多少也會納悶,不是說國庫空虛,為什麼會有歲計賸餘?
對此,行政院的解釋有三,首先是稅課收入因景氣回溫及稅制調整,稅收實徵大於預算數;第二則是非稅課收入部分包括營業盈餘及事業收入增加,因景氣回升,國營事業獲利增加,使得繳庫盈餘及投資收益增加;第三還有政府歲出節流,就產生歲計賸餘。至於那麼多錢為何會有還稅於民的思考,不脫也是鄰近的澳門、香港、北京都曾有過還稅或減稅的施策,哭窮這麼多年的台灣,難得手頭有剩,要能退來花該有多好?
日前在討論這議題時,有朋友提到,剩下那麼大筆錢,可以從政府基金方式來規劃,用到住宅市場,可以做為推動社會住宅或是其他更新改建的相關費用,朋友講得興致勃勃,一路聽下來,是覺得過於浪漫些。一方面,以目前台灣居住問題來看,政經資源過於集中,患老、患寡、患不均,短期也很難改變,大筆資源投入單一市場,很容易讓台灣更不均衡;其次,台灣天災頻仍,房子又舊,地震、土壤液化、水利等防治,是否比蓋房子更迫切?最後,是在高齡化、少子化的不可逆下,若純作為住宅興建費用,抑或是現有建築改建費用,當下風光的同時,在可見的未來是否能適得其所,而不是淪為政治分配的結果,受考驗的豈止是當政者的眼光而已?
確實,多了那麼大筆錢,不只是原本被點名可以發到一萬的人打起算盤,很多產業都會想像,這一筆錢如果能用在自己產業一定很「甜」,可是,景氣有起落,誰也不能對未來打包票,不過,無論怎麼用,放在哪一個產業,錢要是不一定花在刀口,那就該想辦法讓盈餘變作「錢母」,無論是賺是賠,最終都能達到循環與平衡,也是全民之福。
過去經驗中,只把錢拿發紅包,不是買票就是打水漂,看在納稅人的眼裡,又怎麼舒服得起來?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很多政策都在還沒有確定之前,自會有管道先給輿論好好「公評」一番,雖然有些事情實在不宜作為公眾事務討論,不過這件去年六月才年改,今年開春就要發紅包的事兒,能夠用「沒這回事」畫下句點,也是功德一件。
●作者:徐佳馨/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