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退了? 專家預測2019年社群網路將回歸個人化

▲專家預測 2019 年社群網路將會出現重大逆流,重新回歸個人化。(圖/摘自Unsplash)
編輯中心/綜合報導-2018-12-19 17:26:49
社群網路對真實世界的影響力來到新高點,但同時,一般人對社群網路的信任感卻降到新低點。展望 2019 年,專家預測社群網路將會出現重大逆流,重新回歸個人化、回歸真實可證的內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回顧今年,社群網路世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震盪。臉書一次次地成為各國國會聽證會的主角,越來越多資料被揭露,侵犯用戶隱私和使用者資料的濫用問題,引發大眾強烈不安。各國政治人物不約而同地,把矛頭對準社群網路上流傳的假消息,認為它影響了選舉結果,侵蝕了民主自由。



HootSuite 針對超過 3,000 位商務人士展開調查,製作出一份展望 2019 年的社群網路趨勢預測報告。 HootSuite 是一家網站和線上品牌管理服務提供商,支援諸如臉書、推特、 LinkedIn 、 MySpace 以及 WordPress 等知名網路公司,是整合式社群網路服務提供者。

▲(圖/摘自Unsplash)

根據國外媒體報導, HootSuite 的報告中整理了下列六大趨勢:

1. 真實世界的回歸。

層出不窮的假新聞以及用戶個資被濫用,調查顯示,有 60% 的民眾表示不再相信社群網路。這群人將重新回歸到真實世界的人際網絡關係上,把信任給予從家人、朋友、同事等實際認識的人之處聽來的消息,而不輕易相信網路上的內容。

這對習慣把社群網路當作另一個曝光平台的企業來說,過去擅長的口碑行銷、由網路「帶風向」的操作方式,將遭遇挑戰。社群網路媒體會將焦點從擴大觸及率,改為增加平台的透明度、累積公信力,增加有意義的社群參與,提供用戶更多客製化的、有意義的內容。

2. 限時動態為王。

比起一般的動態,用戶更傾向於分享通常一天後便會消失的限時動態。這些限時動態因為有時效性,所以重點不在於提供能夠散佈的資訊,而是一種具有故事性、呈現當下氛圍為主的內容。而這種具有故事性的、有情境的,並且因為限時而較能廣泛互動的內容,更受使用者喜歡,更願意主動分享。

對於一般企業來說,比起在社群網路上發布教科書式的產品說明,比較有創意的、有故事性的,搭配簡單的影片或圖片,不強調長久流傳而是當下沉浸體驗的內容,將更為重要。

3. LinkedIn 崛起。

LinkedIn 已經擁有超過 5 億位用戶,每周能在其平台上生產超過 10 萬則文章。相較其他社群媒體飽受侵犯用戶隱私和使用者個資爭議,起始便以媒介工作為訴求的 LinkedIn ,在這方面反而佔據了優勢。且因為和個人履歷息息相關, LinkedIn 上較沒有那些風花雪月的無意義內容,高質量的媒體環境深受使用者喜愛。

2019 年,將會有更多社群網路媒體尋求和 LinkedIn 產生聯繫,一位優秀的員工,通常也意味著一位購買力強的消費者。

▲(圖/摘自Unsplash)

4. 分眾邏輯。

一般人越來越傾向於和擁有相同偏好的朋友討論特定問題,比如說只聊「毛小孩」的寵物社群、只聊真小孩的親子社群,或是只聊二次元的動漫社群等等。而隨著對於用戶隱私和使用者個資外洩的擔憂,需要認證才能加入的小團體將更加大行其道。

2019 年,衡量企業在社群網路上成功與否的標準,將是看他們能不能夠打入正確的分眾群組內。企業不需要在開放的、不受信任的公開平台上大肆宣揚,而是在封閉的、備受信任的群組裡面,和使用者建立緊密關係。

5. 過量的廣告。

廣告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充斥在社群網路上,有些時候甚至平台上的廣告比真正的內容還要更多。幾乎所有企業都會在社群網路上投入廣告,但同時越來越多的廣告也帶來了成本增加、效益下降,且使用者越來越無感,甚至越來越多使用者會想方設法,主動利用各種工具過濾掉廣告。

平台方如何讓廣告量在使用者和企業主之間取得平衡、企業主如何在廣告費用和廣告效益中取得平衡、廣告形式的再優化和創新,仍然會是 2019 年社群網路的主旋律。

▲(圖/摘自Unsplash)

6. 個人化的社交。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開始,社群網路替使用者將真實生活中認識的人有意義的聚集起來。但隨著社群網路用戶的爆量成長,以及使用者投入越來越多個人時間在流連社群網路,漸漸地,許多企業、媒體、公關公司、行銷公司進入這圈子,他們散佈具有特定利益的資訊,把原本親密的個人社群異化成疏離的數位叢林。越來越多人選擇在特定的聊天群組內說話,讓資訊限定在有限範圍內的人知道,而不是一概公布在社群網路上。

人們把時間和信任從社群網路上拿回,人們希望自己被視為特定個體,而不是大數據下的消費者群像。鐘擺從強調和世界連結的這一端,擺盪至重回個人化、真實的生活、能夠被徵信的這一端。企業該如何打入使用者的個人化社交圈子?又假如企業真的把聲音傳遞到這些個人化的社交圈子內,會否造成反感,促成使用者更進一步離開網路?是值得觀察的議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