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位居國人癌症死亡第三位,藝人余天和李亞萍的二女兒余苑綺曾因直腸癌開刀,前總統李登輝、藝人賀一航也曾因大腸癌住院治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賴基銘表示,大腸直腸癌死亡率一直高居不下,起因於國人高脂肪、高肉類、高熱量、少纖維、少蔬果及少運動的生活習慣所致,但是近幾年政府努力推行大腸直腸癌篩檢,診斷時機已從過去的第三、第四期,提前到第一、第二期,可以預估國人未來的死亡率會逐漸下降。
大腸直腸癌病灶範圍包括盲腸、結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總長度約150至170公分,其中最靠近肛門的直腸雖僅有短短12~15公分,罹癌風險卻是最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腸直腸癌會有體重逐漸減輕、常出現不明原因的持續便意、輕微缺鐵性貧血、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如鉛筆一樣細、排便出血或糞便中帶有黏液,以及經常出現腹痛或絞痛等症狀。一般來說,陸續出現肛門腫脹感、排便習性改變、出血、細便和黏液便,大多屬於早期,但若已經出現缺鐵性貧血、腹部脹氣、腹痛等症狀,大多代表腫瘤已經長很大。
目前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仍以外科手術,切除癌細胞為主,若腫瘤過大無法切除,也可透過化療合併標靶治療,將腫瘤縮小在進行手術,因此即使轉移性的大腸直腸癌晚期患者,也有不錯的治癒機會。不過賴基銘仍建議,多吃蔬菜水果、多運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避免癌症找上門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