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溫室效應劇烈變化,極端氣候衝擊生活環境,尤其近年各國常見瞬時暴雨所導致災害連連,今年台灣中南部的淹水慘況也是前所未見。而今氣候因素深深影響居家品質,除交通與生活機能,「社區品質」更是房產保值的基本要素,社區能否具備儲水空間與設施,進而預防淹水,將被視為社區重要評估功能,此亦被列入綠建築必備要素,更是全台建案新發展趨勢,光去年一年,全台即近300件建案通過內政部綠建築認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政大地政系教授孫振義表示,今年夏天一個熱帶性低氣壓,超過一百毫米的時降雨量,瞬時讓南台灣成為水鄉澤國,在這極端氣候下,該窘境並不會是單一現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面臨生活環境嚴峻挑戰,「綠建築」將是解方之一。
「在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中,深具生態價值的『基地』保水指標」是最常被運用,透過裸露地、草溝、花園土壤、雨水窪蓄空間、地下雨水貯集空間等手法,當暴雨發生時,會讓社區像海綿一般吸住雨水,可舒緩洪患問題,同時也能降低社區溫度。」孫振義強調說,這些保留下來的雨水,經過簡單的過濾與殺菌便能被拿來澆灌花草、沖廁、拖地或洗車。
不論是政府容積獎勵激勵下,或是因應環境改變,台灣新建案往綠建築發展已是趨勢。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全年,台灣建案通過綠建築認證達282件。其中核發件數以新北市最多,其次是台北市。
雖然世界各國對綠建築的定義不同,但基本要求均為減少環境負荷,達到與環境共生共榮的共識,因此綠建築設計概念,是以全面化、系統化的環保設計作為訴求。現今全世界約有26套綠建築評估系統,台灣為僅次於英國、美國及加拿大後,第四個實施具科學量化的綠建築評估系統。
深感極端氣候對生活的衝擊,長期關懷居住生活環境議題的信義房屋將於12月14日假信義學堂舉辦「面對極端氣候如何打造『不怕淹』的居住環境」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包括孫振義、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副教授廖桂賢、內政部營建署副主任於望聖及高雄市水利局代理局長韓榮華等人與會,共同探討防洪新趨勢,期能改善城市與社區的防洪功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免費報名網址: http://bit.ly/2Dp8S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