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澎湖分場種植檉柳當防風林效果良好,22日舉辦秋季玉米成果發表會,農改場表示,東北季風帶來的鹹水煙(鹽害),除了讓澎湖觀光蕭條外,也限制了農作物的生長,傳統先民使用的咾咕石堆砌菜宅防風,現在用檉柳更符合生態自然的生長方式,對於整個澎湖的農業將有革命性的發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位處離島的澎湖,因冬天的強風與鹽霧影響,農作物成長環境嚴峻,早期菊島農民會種植木麻黃、狼尾草、五節芒(又稱芒草、菅芒花)、蘆竹擋風,並且使用咾咕石或塑膠網阻擋鹽風,其中又以咾咕石牆最為普遍,但近年來以珊瑚礁石為主的咾咕石禁採,其餘材質各有缺點,因此高雄農改場澎湖分場找到了檉柳。
據了解,檉柳適合生長在砂荒、草原和鹽鹼地的耐旱植物,可以容忍高達15,000 ppm的含鹽量,它的葉子長約1-5毫米,呈鱗片狀,無托葉;花輻射對稱,果實為蒴果,種子有束毛或有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澎湖農改分場種植檉柳當防風林效果良好特舉辦玉米成果發表會 (圖/記者張塵攝)澎湖分場場長施純堅表示,自1999年在耕地利用檉柳做防風樹種,成功建構了具有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功能的「農林混植裁培模式」,改善作物生長環境,提供澎湖全年都可以生產農作物的優質環境,又具有生態保護的效果。今日推出秋季玉米成果發表會,邀請了百餘位民眾前往澎湖分場見證,大快朵頤水果玉米及糯米玉米。
根據澎湖分場的研究結果,採用農林混植栽培模式,可以大幅降低因強勁季節風,帶來吹斷植株的機械傷害與景觀殺手的鹽害,農改場除了在現場解說,檉柳防風林安全優質玉米栽培技術外,也帶領農民見證澎湖分場檉柳防風林下全區綠油油,與區外枯黃一片的明顯差異,更重要的是讓農民實地品嘗9月玉米的美味,顛覆時令作物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