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北漂不是議題 城市競爭力才是大問題!

▲有人質疑「北漂」是個假議題,事實上,北漂現象是政府「都市化與國土規畫」等公共政策長期失衡所導致。(圖/NOWnews資料照片)
文/主筆室-2018-11-12 08:08:54
「北漂」成為最近夯話題。有人質疑這是個假議題,畢竟台灣南北縱長不過395公里,漂?是能漂多遠?事實上,北漂現象是政府「都市化與國土規畫」等公共政策長期失衡所導致,讓中南部鄉親產生嚴重「剝奪感」;而候選人提出的「回鄉打拚」訴求受到青睞,也可解釋為民眾對「找回主場優勢」的一種渴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漂對民眾的剝奪感是什麼?可以從30年前的台灣環境談起。

當台灣從農業轉型到工商經濟過程中,大批年輕人從農村到都市找工作,歌手林強《向前行》的歌詞中,「我要來去台北打拚」,其實應該用「我要來去『大都市』打拚」更為貼切,雖然當時的台北,的確是台灣指標都市,但並非所有人都往台北擠,而是朝台北、台中、高雄三大都會區集中。

不過,隨著政府對都市規畫的公共政策逐漸失衡,在南北資源分配不均下,導致台北成為全台唯一政經中心。高雄逐漸凋零,台中雖一步步邁向台灣第二大城,但與台北仍落差。最後,台灣只剩台北有豐富的資源、存在發展機會,各地年輕人與商業活動不得不往北部集中,中南部衛星城市更是愈來愈沒落,當地人於是產生奪剝感。

此外,國內平均薪資多年來停滯不前,過去到台北發展的年輕人月領三萬元,只要花5000元就能解決租屋問題;如今,同樣是三萬薪水,房租每月卻要破萬。「在家鄉找不到工作、到台北賺的錢都拿去付房租!」這個事實讓離鄉到北部打拼的青年開始有剝奪感,並抱怨起「北漂」問題。

除了剝奪感外,高房價問題同樣讓北漂族有「起跑點不公」感受,因為台北年輕人有父母靠、能住家裡省下房租與生活開銷,但北漂族卻沒有這種優勢。

許多體育競賽都有「主場優勢」,主場隊伍對環境熟悉,心理層面也占了上風,觀眾的加油聲、對場地的了解,都可能影響比賽結果。這道理也適用職場上,北漂族希望能回家鄉發展,找回親情與鄉情支持,就是希望找回主場優勢成為事業發展強心針。

▲政府對都市規畫的公共政策逐漸失衡,導致台北成為全台唯一政經中心,也形成了北漂現象。(圖/NOWnews資料照片)

韓國瑜提出「東西賣得出去、人進得來、大家賺大錢」口號,要讓高雄人回鄉,一方面企圖消除高雄人長期剝奪感,也試著找回主場優勢。這口號能影響全台選情,恐是中央政府錯誤的都市與國土規畫所帶來的反撲,過度重北輕南,不只造成北漂族反彈,當所有人都往台北搬,台北人也被迫搬離市區,同樣抱怨滿滿。

其實,北漂一詞源自於中國大陸,指的是「在北京生活的外地人」。會有這種現象,主要是大陸人民沒有遷徒自由,農村人口移往北京謀職後,無法將戶籍移到居住地,也不能享受公共福利,甚至被視為二等市民對待,再加上到北京工作的民眾初期少有固定住所,對這座城市又沒有認同感,感受到「漂」忽不定感覺。

至於台灣的「北漂」,主要是為了在北部實現就業或創業,不過部份北漂族也在北部落地生根、設籍或成家立業,同樣能享受地方福利,和大陸「北漂」現象並不完全相同,但「離鄉背井」心情及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卻是一樣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今,政府不斷宣導「高鐵一日生活圈」,但車價與地方公共交通建設沒有獲得解決,很難達到這個目標。未來無論哪黨執政,勢必認真思考都市與國土規畫政策,「遷都」的發想、各種南北平衡發展口號,已無法滿足民眾迫切需求,找出確實可行,並積極落實政策,才有機會贏得選票與民眾信心。

▲在車價與地方公共交通建設沒有獲得解決下,很難達到「高鐵一日生活圈」這個目標。(圖/NOWnews資料照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