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同志再提「肛門說」 性平教師:會繼續找同志分享故事

▲反方代表郭大衛(右)於辯論會中兩次提到自身經驗,表示同性戀是一種「生活方式」。(圖/中選會提供)
記者許維寧 / 台北報導-2018-11-07 16:40:13
性別團體於本次公投中提出希望《性別平等教育法》明定於國民教育各階段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且內容需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與同志教育,其中「同志教育」因各界解讀歧異引起爭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選會今(7)日舉辦公投辯論會,正方代表翁麗淑表示,同志教育是包容異己,實踐更美好的環境,反方代表郭大衛則訴諸親身經驗,表示同性戀是「生活方式」,未成年判斷力有限,應該於成年後自己決定。

正方代表鷺江國小教師、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翁麗淑表示,同志教育、性教育、情感教育本屬於施行細則內容,為何要將高度提升至主文,在於性平教育長期以來便宜行事,內容只停留在性騷擾防治和破除刻板印象,但缺乏同志教育性平教育只是做半套。

對於同志教育陷入一詞各表,翁麗淑表示,同志教育是教認識自我,了解性傾向、性別特職與認同,由此建立友善環境,並非把學生變成同志的教育。

翁麗淑隨即提到北一女自殺案與楊允承自殺案,兩案遺書中,當事人都提到自己生命微不足道。翁麗淑表示,缺少同志教育,同志在自我認識前就先缺席,甚至不敢靠近真實自我才屢屢釀成悲劇,不友善的社會間接扼殺了同志學生,為人母親,不允許悲劇再度發生。

反方代表郭大衛為「前同志」,他在辯論會中「自我介紹」,表示過去曾經歷十年同性戀生活,現在則是兩個孩子的父親。郭大衛提到,同性戀是心裡認定,覺得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但同志教育的基本假設是同性戀為天生,但自從同志教育實施後HIV數據便開始上升,直到2017年已有三千多位學生感染愛滋,八成原因來自於同性性行為。

郭大衛隨即表示,婚前很怕驗出愛滋,在於學生時代與數名男子發生性關係,質疑同志教育淡化同性性交帶來的危害。郭大衛隨即拿出道具,指出同志團體入侵校園,黑板上寫著「一零、不分」還留有電話號碼,質問:「如果國中生有疑問去找同志團體,你覺得合適嗎?」

面對反方提出國中生染愛滋,溫麗淑強調,該問題屬於性教育範疇,如果教育只教守貞不教安全性行為就會發生這樣的憾事。很多家長認為只要不談、學生就不會嘗試,事實上是談得越多學生越了解、心胸就會越開放。當前社會狀況中,異性戀篩檢愛滋的比率甚低,在於同志承擔了絕大多數的愛滋污名,很多異性戀反而不知道自己其實也高危險群。

身為學校老師,翁麗淑表明,外界指責同志教育教授肛交技巧,但在教學現場並無看見這樣的狀況,表明會持續找同志來校園分享故事,讓學生知道同志就在生活周遭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郭大衛則二度「自我介紹」,提到國小三年級時與一位國中生做「性探索」,由此開啟了他同性肉體的渴望。郭大衛表示,國外曾分析同性戀成因與養成情境,發現自己成長生涯中都曾遭遇類似情況,進而認為自己對同性的情慾並非不可分割,而是由其他外在因素所造成。他也提到,如果不是因為小學時被同性「開發」,高中時想交女朋友時,就不會因為習慣與同性發生關係,而認為對異性的愛很奇怪。

郭大衛表示,同性戀是一種生活方式,想改善這種生活方式,如同癮君子覺得戒菸很困難,但不代表不可改變。郭大衛認為,有相同情況的學生不必馬上認定跟承認自己的身分,而是到了長大有判斷能力後,可以選擇自己要不要這樣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郭大衛隨即再提國中生染愛滋的新聞,順便自爆學生時期發生性行為時都未「戴套」,更補充「每一次喔!」原因是害羞期待都來不及怎麼會記得要戴套,抨擊痛同志團體聲稱守貞教育無效,若戴套是積極作法,為何染愛滋的學生數目會逐年提升。

郭大衛隨即再提「肛門說」,強調「人的肛門只有一層細胞,陰道有四十層」,肛門內細菌有七百多種,陰道則近乎無菌,肛門不適合拿來磨擦,請推廣同志教育者三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