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兩岸e眼#
台灣「三月瘋媽祖」,百年以來媽祖遶境活動已是台灣宗教盛典,近年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譽為是和回教麥加朝聖、天主教彌撒之禮並存的世界三大宗教盛事。2011年,文化部公告了「白沙屯媽祖進香」、「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與「北港朝天宮迓媽祖」為政府指定重要民俗,為媽祖文化資產戴上冠冕。
媽祖是中國沿海各省居民的主要信仰,在台灣尤為虔誠。據內政部「台灣地區宗教團體普查報告」顯示,媽祖信仰人數約佔全台人口的七成,達1700多萬人,為全台宗教信仰之最;媽祖宮廟更高達1352座,有廟史可考者40座,建於明代有3座、清代有37座。
媽祖早年庇佑著討海的先民,因此又被稱為「海上女神」,可以說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媽祖,大部分臨海、臨水的城市,都會拜祭媽祖。而媽祖信仰最北的城市,就是天津。
▲天津天后宮,是中國大陸最北端的媽祖廟。(圖 / 記者吳文勝攝) ▲天津天后宮,是中國大陸最北端的媽祖廟。(圖 / 記者吳文勝攝)天津,是古代海運漕糧的終點,漕糧待發,祈其無恙;漕船到達,感念神恩。700多年前,天津的前身「天津衛」,還不曾以城市的概念出現;但當時的居民沿著海河沿線臨海而居。元代,海運漕糧的水手、商人和官員在海河邊建起了廟宇,祈求媽祖庇佑;元泰定三年(1326年),皇帝敕建天妃宮。這座全中國大陸唯一一座皇家敕建媽祖廟,也就是今天的天津天后宮,與福建湄洲媽祖廟、台灣北港朝天宮並列為世界三大媽祖廟。
▲康熙御賜的「三津福主」,三津意即指南北運河在三岔口匯成海河,以此代表天津衛,福主即能為地方帶來吉祥、幸福、財富和安康的守護者,意即媽祖娘娘是天津衛的守護神。(圖 / 記者吳文勝攝) ▲天津天后宮,與福建湄洲媽祖廟、台灣北港朝天宮並列為世界三大媽祖廟。(圖 / 記者吳文勝攝)天津人流傳一句俗諺「先有娘娘廟、後有天津衛」,啟建「天津衛」是明朝初年的事情,由此可見這「娘娘廟」也就是「媽祖廟」的歷史,肯定比「天津衛」要早。元代便形成以「娘娘廟」為核心,南來北往的大家富戶、文人墨客、漁家小販、商賈遊人、善男信女,多雲集於此,一時形成天津最早期的金融商貿中心。可以說是天津現存最古老的一處廟宇,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
▲「先有娘娘廟、後有天津衛」,天津天后宮,是天津最早期的文化金融商貿中心,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圖 / 記者吳文勝攝)天津天后宮位於原天津老城東門外,始建之初,只有前殿、大殿,規模較小。明、清兩代及民國初期,陸續進行了增修擴建,逐漸形成現在的規模。
現今的天后宮,由戲樓、幡桿、山門、前殿、正殿、鳳尾殿、藏經閣、啟聖祠、關帝殿、財神殿、元辰殿、張仙閣及兩側配殿等組成,其中,正殿內的娘娘塑像高2.7米,兩旁設有捧印、抱瓶、打扇恭立的四侍女和一套鑾駕。宮廟坐西朝東,門前便是繁華了數百年的宮南宮北大街 (現古文化街)。
而天津天后宮更與台灣的媽祖廟有深切的交流,天津市民俗博物館館長郭子春在向「首屆海峽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採訪團的記者們介紹時表示,天津天后宮早在1990年就和台灣媽祖宮廟有了聯繫,期間更成功舉辦了九屆媽祖文化旅遊節,堅持每年舉行天后誕辰、春祭大典、秋祭大典等活動,不僅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也拉近了海峽兩岸的情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6年經國務院台辦批准,天津天后宮成為天津市首家、京津冀地區唯一一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天后宮主殿的神像面前,也供奉著來自台灣分靈的媽祖金身,包括大甲鎮瀾宮、新港奉天宮、南方澳南天宮等。(圖 / 記者吳文勝攝)在天后宮主殿的神像面前,供奉著各地的媽祖金身,其中也包括大甲鎮瀾宮、新港奉天宮、南方澳南天宮等台灣媽祖廟分靈而來的媽祖金身,天后宮內的「四海同光」匾額也是台灣北港朝天宮所題贈。天下媽祖本一家,兩岸更是一家親,津台兩地信仰共源,因海而生的兩個城市,在媽祖信仰的庇佑下,不因距離而遙遠,反因信仰而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