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新課綱爭議不休,前總統馬英九、台師大東亞系退休教授潘朝陽與多位歷史教授,今(25)日發起「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推動歷史課「自己救、自己寫、自己教」,他們痛批蔡政府修改課綱手段蠻橫,將課綱納入政治手段,讓兩岸陷入冷對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08歷史課綱一改朝代編年改行主題式教學,分為台灣、東亞、世界三部分,將原先獨立的中國史納入東亞史脈絡,被批是「去中國化」。前總統馬英九致詞時表示,台灣是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社會,他任內就曾強調,台灣要做中華文化的領航者,然而蔡政府於上任後用盡手段去中國化,不顧學界與大眾反對進行文化台獨,以東亞史取代中國史不僅不符合史實,也使本土文化喪失根源與支柱。
對於新課綱揚棄編年史改用國別史、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中,馬英九說,每個研究者都知道,主題式教學必須對原議題深入了解才能縱橫連結,如果連朝代都分不清,用碩博士方法學歷史並不恰當,學生只會得到破碎的資訊與概念。
馬英九指出,在他任內教育部先後擋下了去中國化的98課綱,改行中國史份量較重的101課綱,即便於103年進行課綱微調,仍符合《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他強調,他任內對課綱微調較「溫和」,但部分人士仍認為他未能適時「撥亂反正」,他至今深感抱歉。但反觀民進黨的手段則是「蠻橫」,更批蔡英文打著維持現狀口號卻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已陷入「冷對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於為何要強調中國史之正統性,台師大東亞系退休教授潘朝陽說,歷史教育是國民主體性建立關鍵,通過歷史教育中華民國國民才擁有主體性,專業史、東亞史不是歷史教育本質,呼籲還是回到以中國史為主的正統中。
至於近年台灣社會組成越來越複雜,包含原住民與新住民的加入,以中國為主史觀是否能回應台灣社會目前的族群轉變?潘朝陽表示,中國的傳統是「一體而多元」,自古以來百納海川、與多民族交流,只要確立正統的「一體」,要向外學習其他民族的元素跟文化並無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