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從十月一日在中國國慶日當天至今,台灣加權指數從11051點高位直殺千點,跌幅之重遠超過中美貿易戰的苦主港股和上證指數,不可思議的股市動盪,當然可歸咎的就是外資猛砍台股部位,並造成台幣貶至31元兌1美元的價位,雖然因為美台利差擴大台幣趨貶勢必在行,但相較於人民幣的維穩的波動,倒是引發關注,明明是美中之間的貿易戰爭,為何被提款的對象卻是台股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台灣創造龐大的外匯存底的來源是中國大陸之後,外資分析師當然把台股的買進賣出策略放置於中國的貨幣政策和經濟前景之上,當憂慮中國市場在十一長假結束的可能崩跌,外資選擇對台股的獲利了結和順勢放空避險,所以關鍵點就是十月八日中國股市收假後的表現。
而即時雨就是人行無預警自10月15日起調降準備率1個百分點,看得出來大陸當局為股市正奮力一搏,也必須放手一搏,因為不是只有台股暴跌,在大陸「十一」黃金周期間,香港恆生指數單周跌幅不但創下8個月來的最大,如果再以港股被沽空比率一度高達18%,則是29個月來的新高。大陸股市在節後開市必須穩住,一方面穩住大陸股民的信心,另一方面,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十月八日特別拜訪北京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見面,大陸市場更不能有任何不確定性的存在。
但是事實上,相對於股市的維穩,恐怕這次人行的降準安排,不只是單純尋求股票市場資金的穩定,更重要的是,人行必須面對2018年2月以來的商業銀行資金成本的飆升下對企業貸款的緊縮,而最有效的是利用降準釋放強力貨幣來快速製造「銀行利差」,並讓銀行利潤得到保護的前提下,才能降低來自美國關稅對中國經濟體已經發生的破壞,特別是在「實體融資成本」的降低。
從8月份商業銀行金融數據發現,中國大型「指標性的商業銀行」的貸存比再次突破75%,上次這個數據是發生在2006年,也就是14年前,當時是因為大陸股市超漲造成資金需求過熱,而這次的貸存數據卻反映出大陸的商業銀行流動性的潛在隱憂,人行在2018年一共祭出連續的四次降準,這樣急速凶猛的釋放「強力貨幣手段」,是否能有助於緩解此憂,仍需觀察,因為上次降準降息的貨幣政策是兩年前的事情了。市場預估下次可能是明年初,中國將可能降息,代表降低經濟的險峻情勢,人行不能坐視不管。
相對於中國盡力釋放強力貨幣,阻止商業銀行進入「流動性風險」的漩渦的當下,美國(Fed)則是老神在在笑納全球匯流回美國的「美元」,主席鮑威爾和他的聯準會官員們,持續發表「收縮銀根」的鷹派言論,加上九月剛結束的聯準局會議,明確的將「指標利率」調高超過核心物價指數的升幅,另外、一如預期的聯準局從10月開始,從市場的縮表速度升至每月500億美元,而連續性的升息加上縮表的加快勢必推升美國的十年期利率,也就是美國和中國的利差將出現顛倒。這一放(中國人行降準)這一縮(美國聯準局升息),帶來了當然是對中國資本外流和匯率貶值的潛在壓力的疑慮。
回到台灣股市,中國經濟的變化固然牽引著台股的情緒,但是股票最終反映的是基本面,所幸的是雖然去年9月基期高,及中秋節連假減少三個工作天「逆風」下,原本預估9月出口年增率在-3%~0%間,結果是年增2.6%,出口連23紅,規模296.2億美元,是歷年單月次高,歷年單月最高是2018年3月的299.9億美元。
台股不會寂寞,全球經濟景氣仍維持穩健成長,消費則隨著美國失業率降低薪資增加,迎接可預期的年底旺季,加上國際原油價格維持高檔,及iPhone XS拉貨潮優於預期,這些因子對台股當然是利多。
另一方面,台灣是歐、美、日電子產品的關鍵零組件的供應國,從現在到未來,隨著美國景氣強勁成長和歐元區穩定復甦,貿易戰事實是對台股朝有利的方向推進,與其過度悲觀,倒不如抓緊美元的流向,掌握美國強而實際的消費增長,先從航運股開始布局,立於不敗之地,而關鍵數字就是「3.7%」,這是美國九月份的失業率數據,創下自1969年12月以來,近49年最低點。
這項數據不僅是凸顯美國就業市場緊俏,也意味著美國的薪資和消費雙雙上揚,可預期的是海運,航運將迎接一個運價上揚的景氣循環趨勢。至於中國緊俏的貨幣市場就交給中國人行來處理,畢竟中國人行仍掌握降準降息的有效貨幣手段,短時間並沒有巨大的向下跌落的風險改變,則是確認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汪潔民/財經專家、玉京投資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