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政府為了推動新南向政策,與解決企業缺乏所需專業人才的缺口,研議「新經濟移民法」草案。但「新經濟移民法」草案內容剛披露,就引發外界質疑此法可能讓國內高等教育機構=向東南亞學子「賣文憑、賣身分證」的疑慮,連環的缺口,引發社會議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經濟移民法」由國發會規畫,屬於財經部會法案,但內容也納入具有外交考量的「新南向政策」。為擴大招攬中階技術人才,行政院鼓勵國內高中職開專班,向新南向國家學生招手,且研議跨部會修法,凡大專僑外生畢業後,留台工作5年,或是高中職僑外生畢業後,留台工作7年,可望取得長期居留權,甚至未來可入籍台灣。
不過這項政策受到總統府資政陳博志質疑,認為國發會這項政策,不但無法補足台灣產業所需的人力,還可能造成一些「辦學不好的學校」從原本的「賣文憑」變成「賣身分證」。
▲新南向政策推動後,納入新住民文化,讓台灣文化更顯多元。(資料照/記者蔡琇惠攝)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接受《今日新聞 NOWnews》訪問時表示,陳博志的用意應該是「提醒」政府,但「新經濟移民法」應該不會造成這樣的狀況。其次,政府會有完整的配套措施,未來也會注意這樣的可能性,不會讓「賣文憑、賣身分證」的情形發生。
Kolas Yotaka澄清,「賣身分證」的說法,扭曲《新經濟移民法》草擬的原意,政府從來沒有說,來台灣的新南向學生不是拿身分證,而是拿永久居留權。不過,如果東南亞學子想取得居留權,也必須符合三大條件,第一、台灣雇主有明確需求,台灣要有勞動力需求;第二、新南向學生也要取得相關專業證照;第三、東南亞學子必須在台灣居留超過五年,或是七年之久,才可以取得居留權,行政院希望外界不要誤解政府想推展經濟,吸引新移民的善意。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則表示,台灣人口因「少子化」因素,預計從2025年開始負成長,到2027年中階技術人力會出現21萬人的缺口,勢必衝擊產業成長,因此產業界希望補足人力不足窘境,新經濟移民法就是為此而設,如果東南亞學子要拿到台灣身分證,還要另外符合《國籍法》入籍相關規定。
至於適用新經濟移民法的薪資門檻是70分位,新加坡也有類似法律,但連中位數都不到。陳美伶解釋,因為新經濟移民法若要施行,會有兩項前提,第一是不影響國人就業,第二也不希望影響國人薪資水準,如果適用此法的薪資門檻太低,就會影響台灣勞工的就業機會。
綜觀新經濟移民法所引發的爭議「賣文憑、賣身分證」,總統府資政陳博志確實說出企業或國人的疑慮。由於少子化,與台灣高等教育機構過剩,大專院校的入校門檻和畢業學分把關確實頗有爭議。不少企業發現,現在的大學畢業生素質比以往低,甚至認為不應取得大學或研究所文憑,應回校重修學分,把基本馬步站穩後,再進入企業就業。
部分高等教育機構有沒有「賣文憑」的疑慮,早在國人、企業、中小行號間迴盪。但在這項「畢業把關」的機制尚未建立之前,國發會草擬的新經濟移民法,仍奠基在現行的教育學分體制上,宛如蓋大樓一般,大樓根基已經不穩,卻要套用繼續往上蓋,難免出現陳博志所說的「進一步賣身分證」。
雖然行政院與國發會已經澄清,新經濟移民法是給予居留權,而非入籍的身分證。如果將名詞修正為「賣居留證」,問題依舊存在,並沒有因此消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經濟移民法目前普遍遭到質疑,現行部分高等學府鬆散把關,宛如「賣文憑」,但教育部在「大學自治」原則下,尚沒有提出根治的藥方。不少高等學府在「營運與生存」至上,要不要提高入學門檻,和畢業學分把關從嚴方面,目前仍尊重大學自治。
從「賣文憑」到「賣居留證」所衍生的連環缺口,其實不僅影響了2027年的未來企業人力需求,從國內高等學府的過剩、素質把關,與退場機制,問題始終存在。奠基在高等教育體制的新經濟移民法,如果沒有先根治現行高等學府過剩所衍生的腫瘤,未來只會把問題擴大,出現「賣居留證」,甚至進而出現「賣身分證」,現行高等教育把關機制的問題,政府應該正視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