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假新聞/不能單靠政府 多方自律才是解方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 對於假新聞祭出重罰,罰款金額從原本的 100 萬倍增至為 200 萬元。(圖/NOWnews資料照,記者林柏年攝)
記者葉滕騏/分析報導-2018-10-02 08:13:47
防堵假新聞在歐美國家從二年前就成為政府關注議題,尤其有美國研究機構指出,在總統大選期間因為假新聞導致希拉蕊在失去關鍵搖擺州的選票,影響到大選最終結果。台灣則是因為一場日本風災間接引發的悲劇,讓國內注意到假新聞的議題,從總統蔡英文、行政院到民進黨立委都強調要「遏止」假新聞,也提出修《國安法》、《社會秩序維護法》作為裁罰手段,但如何在遏止假新聞和維護新聞自由之間平衡,也成了各方爭議的焦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尤其是如何定義假新聞(Fake news)?這是遏制假新聞的首要關鍵。其實行政院今年五月就已經成立「即時新聞澄清專區」,針對LINE群組、臉書上的假新聞進行即時澄清。今年五、六月媒體報導香蕉盛產導致產地價格崩跌,行政院和農委會都出來澄清是新聞報導錯誤,這是假新聞?

日前澄清新聞專區也被網友查出,羽球球后戴資穎在臉書上發表了有關「台灣體育環境仍有待加強」的心得文,就被行政院認為是假新聞而在澄清專區發文「澄清」。這些都讓人不解政府對於假新聞的定義為何,難道只要是政府施政不力的資訊就會被歸類為是假新聞?而媒體跟進報導在此標準下也將被開罰?

回頭看引爆國內關注假新聞的台灣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輕生事件,燕子颱風重創日本關西後,大陸確實有派員到關西機場協助引導,也確實有派車到機場接送大陸、港澳和台灣人民到大阪與新大阪,而報導有誤的地方是專車並非大陸外館直接派去,而是中方透過日本官方派車,之後又有強迫台人「要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網路謠言渲染,直接挑動了國人敏感的兩岸神經。

讓不少人直蘇啟誠之死讓人指是「輿論殺人」,不過之後外交部被揭露,要求蘇啟誠寫檢討報告,並且傳出台北已召開處分會議,台灣駐紐西蘭前代表介文汲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表示,「通常寫檢討報告,就是處分的節奏」。對於一位專業資深外交官來說,民眾可能不能理解外交工作面臨的真實狀況與困難,加上連自家政府都要因輿論來咎責懲處,蘇啟誠所面臨的壓力絕不是單方面假新聞導致的輿論壓力而來。

新聞報導與傳播在資訊開放的社會是非常複雜的過程,當中只要有一個環節疏誤,就可能會讓大眾接受到錯誤訊息,但「錯漏」的新聞訊息是否就是假新聞?在定義上,假新聞是指是「刻意」以傳統新聞媒體或是社群媒體的形式來傳播的錯誤資訊,目的是為了誤導大眾,帶來政治及經濟的利益。

政府有責任盡到治理國家的責任,媒體肩負著監督政府的第四權,而現今網路訊息擴散快速,網友的輿論也成為了新型態的「第五權」。新聞訊息已經不再是過去單向傳播的結果,是在多方交織下的產物,因此要如何定義假新聞成了最大的難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政府如果想要用修法來完全遏止假新聞,涵蓋範圍要到多大?從媒體報導到網友發文,從通訊軟體分享到社群網站轉貼,等於是高度管制網路資訊,那跟獨裁國家限制新聞自由有何分別?尤其以上述的前二案例來說,只要是不利政府施政的訊息就被歸類為假新聞進而裁罰,那更是治絲益棼,不僅箝制了新聞自由,也有違目前透明政府的時代趨勢。

面對假新聞,政府應該做的是積極澄清,媒體則應「自律」的堅守新聞原則,盡到查證義務,不該一昧追求即時、流量和話題,而對於現在擁有第五權的網友在螢幕前敲鍵盤、轉分享時,也應該多思考片刻,辨識資訊的真假,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在減少假新聞的同時,達到監督政府又不傷及新聞自由與民眾知的權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