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創最長牛市〉本波牛市最大的激勵力量:熊市情緒

鉅亨網 / NOWnews
鉅亨網-2018-08-27 07:40:04
標準普爾 500 指數牛市創下史上最長紀錄,誰是最大功臣?川普?歐巴馬?聯準會?實際上,目前還不清楚誰的功勞最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說「最長」有點武斷。雖然全球股市也在 1 月間達到頂點,但因歐洲和新興市場落後於美國,大多數人都沒有注意到。而在部分個股帶頭下,隨著時間演進,牛市通常會越走越窄。這波牛市目前的主導力量來自美國科技股和銀行股,所以歐洲股市無法追上。

德國股市仍比 1 月的峰值低約 9%。大多數歐洲人都擔心可能會淪入熊市。

更諷刺的是,這種擔憂說明了美股何以持續飆升:換言之,長期多頭的最大驅動因素是來自前期熊市所留下的悲觀情緒。

下個月是雷曼兄弟破產 10 年紀念。之後引爆的金融恐慌嚴重程度長期以來一直驚嚇和傷害股市。走過這段混亂時光的人們總是擔心歷史重演,直到今天。

John Templeton 爵士有一句名言:「牛市出現在悲觀中,在懷疑中成長,在樂觀上成熟,並在興奮中死亡。」金融危機的深刻悲觀情緒和更深層次的傷疤讓我們多年來一直感到「懷疑」。當樂觀情緒上升時,波動性就會打擊它。在 2017 年之後,投資人花了 2018 一整年的時間來擔心意大利、土耳其、關稅和川普。

聯準會透過 6 年的量化寬鬆政策 (QE) 幫助讓股市緩慢走升。他們稱之為「刺激計劃」,但它壓低了殖利率曲線,降低了長期利率,而短期利率固定在 0 附近。銀行以較低的利率借款,以較高的利率貸款並從利差中獲利。更寬鬆的利差擴大了貸款利潤,減少了貸款。貸款成長放緩了擴張,放大了恐懼。

國外事件也與影響股市情緒。英國在 2012 年幾乎出現了雙底衰退。2011 年歐元區出現了區域性熊市。隨後出現了第二次為期 2 年的衰退。這些困境使全球股市放緩。各地的投資人擔心希臘會破壞歐元區及全球經濟。因此,在 2017 年前全球經濟其實並沒有真正同步成長。這也造就這波牛市為史上最無趣的一個。

對於這波牛市來說,「誰」的功勞最大?在某種程度上,答案可能是最後一波熊市,因為它讓投資人擔心受怕。尤其是柏南奇 (Ben Bernanke) 和前財長 Hank Paulson,在 2008 年解構所有東西只為了拯救華爾街。

此外,柏南奇和他的聯準會也是功勞簿上的一員,因為他的過度謹慎,透過後門對銀行業進行資本重組,使用量化寬鬆來解決「太大而不能倒閉」的問題。

最後,也要感謝過去 9 年多來的每一件大事,讓股市不致太過興奮,讓真正的股票實力從未表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