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客家文化協會18日舉辦義民爺文化祭,除了傳統的義民爺文化祭儀,現場更有百人踩街挑擔遊行及大小客獅傳承,而客家會館也展出客家文化產業發展的成果,讓長輩重温昔日風華,年輕世代及非客籍鄉親身歷其境體驗客家文化與精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客家對於義民信仰,最早可以溯源到清康熙60年的朱一貴事件,到了乾隆51年的林爽文事件之後,鄉民正式建廟祭祀這些為保衛鄉土社稷捐軀殉國的客家勇士,追念其忠肝義膽的精神。
相較於早期清朝時期移民來嘉義地區定居的客家人不同,中埔地區的客家人多是北部客家人二次移民而定居於此,而在嘉義的「北部客」所信奉的神明中,「義民爺」是十分廣泛且重要的信仰。
由於嘉義縣內並無興建義民廟,因此義民祭活動都是於嘉義市南田里的「嘉義褒忠義民廟」進行,而嘉義褒忠義民廟正是由新埔褒忠義民廟分香而來,信徒範圍包含嘉義縣市以及雲林縣、台南縣的一部份,分五區輪值值守祭典區,多數信徒為嘉義縣民,其中中埔鄉因客家居民較多,不僅分屬其中三區,還獨立負責第五區,因此,義民爺信仰可謂是嘉義縣非常重要的客家信仰文化。
▲客家獅為開口獅,嘴成方型,上下顎可開闔,文化祭中表演象徵傳承,也讓活動更加生動。(圖/中埔公所提供 , 2018.08.18)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埔鄉長李碧菁指出,這幾年中埔鄉與縣府合作向客家委員會爭取軟、硬體經費改善客家文化會館,改造入口意象、改善光線環境及增加刊物展示櫃、空調等設備,還有客語補助金計畫投注在幼兒園及頂六、大有國小,讓客語幼苗在鄉內扎根。
嘉義縣副縣長吳芳銘表示,近年來在縣府的重點輔導和中埔鄉公所的協助下,嘉義縣客家文化協會肩負起客家文化保存傳承與發展領頭羊的重任,全方位推動在地客家文化發展,舉凡客語、美食、開口獅、竹編等等,皆有亮眼的成績,並且將客語教學擴及鄰近鄉鎮,為客語的傳承打下紮實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