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灣外交處境日益艱難,2年斷交4個國家,外交人員的人力配置,也因此必須調整,以便發揮外交戰力。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說,過去多年來和台灣斷交的友邦中不少為法語系國家,因此法語系同仁都必須轉型找尋「第二春」;雖然外交部對各種語系外交人員的招考及培訓皆有非常周延完善的規畫,但為因應政府重點施政及不同語系人力的有效配置,也必須隨時研議精進方案,以因應外在環境的變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憲章說,外交的人力規劃,必須要有長遠的眼光,但也要展現快速因應外在環境的能力與彈性。這也是為何近2年來外交部為了推動「新南向政策」,在外交人員特考上新增印尼語、泰語及越語等幾個語系的人才,但即便是這樣,這些招考進來的人,仍需經過至少2至3年嚴格完整的基礎訓練後,才能正式外派投入第一線作戰,「不是馬上招考馬上能用」。
他指出,一位外交官最成熟的時間,大約落在15年到20年,政府培養一位適任的外交人員,可謂煞費苦心所費不貲,「所以外交人員能不拚命嗎?當然要拚命了」!李憲章表示,外交部同仁兢兢業業,每天起早落晚,24小時待命外,加班更是工作的常態。外交部了解國人對外交工作的高度期待,也歡迎社會各界對外交工作隨時給予建議與鞭策。面對艱困的國際局勢,外交部深知除了繼續全力打拚外,更需要發揮創意與彈性,結合公私部門的能量,以期在有限的外交資源下,將外交效益極大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憲章說,外交人員每天真的想破頭,尋找新做法拓展外交新藍海。外交部長吳釗燮每月都會和年輕同仁便當會,就是希望鼓勵年輕同仁提供新思維新做法,讓外交部充滿創意與活力,不要讓外交部變成一部「老大的機器」,反應遲鈍又無法掌握民眾的需求,「我們一直朝這方向邁進」。
不過李憲章也坦言,「創意歸創意,有想法也要有辦法,有辦法也要有做法」,光有想法無法落實也沒有用,還是要考量我們主觀的條件,包括政府預算規模、計畫可行性及產出效益等因素。也就是必須想出一些成本不高,但又能起到很大槓桿作用的計畫與做法,得到最大的外交效益,「所以這就變得很具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