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從《你的孩子》看教育 陳慧翎:別失去當人的技能

▲陳慧翎執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圖/記者林柏年攝,2018.07.26)
記者徐郁雯/專訪-2018-07-27 22:05:36
公視教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由金鐘導演陳慧翎執導,改編自作家吳曉樂同名作品,從書中的9篇文章挑出5篇拍攝,每個獨立單元分成2集,全劇共10集。內容講述現代填鴨式教育,使得父母與小孩關係緊張,並加入微科幻元素,《NOWnews今日新聞》特別專訪陳慧翎導演,探討在這樣扭曲的教育態度下,如何從黑暗面反思,讓現在的小孩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你的孩子》開拍前,陳慧翎導演的子宮頸癌復發,讓她再次體認到,「如果只剩一部片可以拍,會想講怎樣的故事?」更透露在看完吳曉樂的著作後,內心升起一股「我一定要拍」的信念。由於題材真實,問及會不會擔心觸動台灣部分家庭的敏感神經?陳慧翎導演則說,她想做的就是「把問題點出來,希望大家思考」,如果大家看到問題所在,那改變就在不遠處。

▲陳慧翎執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圖/記者林柏年攝,2018.07.26)

陳慧翎透露,劇集播出後,一直在不同的平台看網友的反應,坦言看到不好的評價,內心會沮喪。她的先生跟她說:「如果妳會因為這些事煩惱,那我覺得妳很⋯⋯記得莫忘初衷。」陳慧翎笑著,用雙手比出讚、然後往下比的手勢,更透露老公跟她說:「妳拍這部片,能救一個是一個。」

現在學生課業壓力大,因為成績關係,遭家庭逼迫的問題層出不窮。在〈茉莉的最後一天〉中,因為被媽媽強逼課業、最後跳樓的學生王淨,身上穿著北一女的制服,問及當初有無想過虛構另一所學校?陳慧翎則說,「北一女」所代表的就是「第一志願」,為了寫實,所以就直接套用,但也透露,由於學校之前發生類似事件,校方為了安撫學生,婉拒該片到學校播映的邀請。

身為北一女校友的陳慧翎,問及過去有無看到身邊同學承受巨大壓力?她笑一笑說:「沒有,跟我處在一起的都成績比較不好。」她透露,當時正在建新校舍,所有學生只能在臨時搭建的鐵皮屋教室上課,下課時,陳慧翎與好友就會跑到教室外面,拿球往屋頂丟,大夥兒就拿水桶在下面接。陳慧翎說起來好不快樂,這也點出了開心自由的成長,才是教育的根本。

▲陳慧翎過去就讀北一女,天資聰穎。(圖/記者林柏年攝,2018.07.26)

另外,在〈媽媽的遙控器中〉,演出母親的柯素雲在控制孩子的同時,也失去了自我人生的控制權。現實生活中,陳慧翎接下「母親」的身分約5年,問及在還沒成為母親前、後,心境上有何不同轉折?陳慧翎直率表示,「沒有想過,其實我還很任性,以前我覺得我還負不起這個責任。」但她也說:「成為母親之後,會學習如何當個好母親。」

陳慧翎坦言,過去獨自生活時,把家裡保持得乾乾淨淨,但有了小孩後,家裡都是小孩的東西,就連貓咪抓壞沙發也都無所謂,「我開始會為別人著想、不那麼自我」,說了許多話後,她像是找到一個總結,瞇著眼睛笑著說。

▲陳慧翎教育態度開放。(圖/記者林柏年攝,2018.07.26)

陳慧翎不諱言表示,「管教方式會世襲」,像是過去父親生氣時,會捶碎桌子玻璃,那種理智斷線的情況,在她當母親不久後,也同樣出現過。她反省自我,認為即便小孩會怕生氣時的她,但那也只是一時,並不是真的理解到自己做錯了,因此她的管教方式變得自由許多。

▲陳慧翎執導教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頗受好評。(圖/記者林柏年攝,2018.07.26)

在人生路上,每個人都在找尋喜歡、有興趣的未來,陳慧翎透露從小就想走這一行、想當漫畫家,「小時候我在畫畫時,我媽媽就常常鼓勵我:『妳怎麼那麼棒、那麼會畫!』這或許有影響到我對於分鏡、場景的想像,那個東西讓我很快樂,我認為當小孩有各種才能、不同天賦出現,家長要注意這件事。」

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主視覺推出後,身邊友人跟她開玩笑說:「陳慧翎要把觀眾推得更遠了。」陳慧翎表示:「雖然可以預見不會有很高的收視率,可是我們覺得既然要做,就做到底。」她也說當媽媽之後,能理解那些控制狂媽媽的作為,其實就是不想讓孩子吃苦,但她想要提醒,他們可能忘了,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慧翎教育態度開放。(圖/記者林柏年攝,2018.07.26)

台灣的填鴨式教育,或許一時半刻還無法立即改變,仍然有許多孩子被沈重的課業壓力逼得掉淚,被現有的框架侷限,只能放棄自己所愛。陳慧翎為台灣的教育發出不平之聲,她只想問一句:「為什麼讓他(小孩)失去當人的技能?」或許改變的路還很長,但就跟當導演一樣,對於陳慧翎而言,這是一條艱辛卻必須走下去的希望道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