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創新發明暨設計競賽每年吸引上百支隊伍參賽,今年設計類組有25隊參加,發明類社會組118隊最多,發明類青少年組也有28隊,參賽作品許多都從生活出發,有共享便利袋、攜帶式不斷電充電裝置、太陽能手提冰箱、智慧型情緒辨識系統等,大葉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黃俊杰指導大三生吳郁琦、鄭楷錚、丁柏豪,挑戰2018台灣國際創新發明暨設計競賽,榮獲一銀一銅,團隊27日返校分享喜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葉大學電機系吳郁琦發明的「隱形天線」,獲台灣國際創新發明暨設計競賽銀牌。(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7.27)
黃俊杰指出,為鼓勵創新研發,提供台灣人才與國際交流的舞台,台灣知識創新學會從2013年開始舉辦台灣國際創新發明暨設計競賽,今年共有美國、法國、日本、新加坡、等國、171支隊伍參賽。
▲大葉大學電機系大三生鄭楷錚與同學共同研發「攜帶式不斷電充電裝置」。(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7.27)
傳統天線要洗電路板,化學藥劑會汙染環境,吳郁琦的銀牌作品「隱形天線」,改善了汙染問題,而且天線本身是透明的,應用層面廣;鄭楷錚、丁柏豪的銅牌作品「攜帶式不斷電充電裝置」,結合太陽能板與超級電容,外出沒有電源充電時,可用來應急。電機系三年級學生吳郁琦發明的「隱形天線」,獲頒2018台灣國際創新發明暨設計競賽銀牌。
▲大葉大學電機系大三生鄭楷錚(左)、丁柏豪的「攜帶式不斷電充電裝置」,獲台灣國際創新發明暨設計競賽銅牌。(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7.27)
吳郁琦表示,手機天線最初是設計在手機內,但金屬外殼會影響訊號,因此現在的手機是把天線設計在外殼上,上下各一個,如果手持話機遮住下方天線,還有上方的天線可保持訊號穩定,但金屬外殼還是會影響天線收訊;「隱形天線」是運用複合薄膜技術開發的透明天線,天線是透明的,不影響手機外觀,天線可以直接裝在手機玻璃上,不僅能做多個天線的設計,天線發出的訊號,未來也可應用在物聯網上。
▲大葉大學電機系大三生吳郁琦向參觀者介紹「隱形天線」。(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7.27)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電機系大三生鄭楷錚、丁柏豪的「攜帶式不斷電充電裝置」,榮獲銅牌肯定。鄭楷錚說,這項發明從「光生電」的概念出發,將太陽能板設計在包包上,方便隨時充電,結合超級電容儲電,在戶外可以隨時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