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今(9)日在港交所掛牌,創辦人暨董事長雷軍在寫給員工公開信中表示,這是香港資本市場第一家「同股不同權」的新股,雖然今日開盤就跌破發行價,但仍引起市場關注,因為小米為港交所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的第一股,此次改革被稱為港股24年來最重大的IPO改革,旨在吸引有潛力的獨角獸企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米集團今(9)日港交所掛牌,是港交所首家以「同股不同權」方式上市的新股。所謂同股不同權,是指公司某些主要股東的投票權高於一般股票,這是為了讓獨角獸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創辦人在持股較少的情況下掌控公司。之前阿里巴巴就曾要求以同股不同權的方式在港上市,但遭到拒絕,使阿里巴巴最後選擇到美國上市。
而阿里巴巴轉往紐交所上市,上市當天即上漲38%,市值一度達到2314億美元。港交所因錯失阿里巴巴掛牌上市的機會,因而檢討相關IPO制度。其實,港股曾經在1989年前執行過雙重股權即同股不同權機制,但因缺乏相關監理與管理的經驗,因此一度被廢除,但去(2017)年底港交所開始討論先進國家執行的同股不同權的可行性,小米則順勢成為重啟該制度後的首家企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小米2017年營收達人民幣1146億、營業利益人民幣122億元,虧損人民幣439億元(約合新台幣1975億元),今年首季營收為人民幣344億,但仍虧損70億人民幣,仍是一家未獲利公司。但外界認為,小米是以同股不同權的方式上市,此舉可能吸引大陸其他科技公司以相同方式到港交所上市,因此備受關注。
至於台灣,為了扶植獨角獸企業、鼓勵新創事業發展,行政院也在今年初端出「2年內打造至少一隻『獨角獸』」,希望扶植成立不到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創公司。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3月底也同步宣布多元上市櫃條件,只要淨值、營收及現金流量三要素符合條件,即使沒有獲利的新創公司也能申請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