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31日電)台美倡議的「全球環境教育夥伴計畫」會議今天在台北舉行,台灣分享獲國際肯定的資源回收、垃圾不落地推動經驗,會議並重視推動循環經濟,學者評析台灣近兩年有機會參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8全球環境教育夥伴諮詢顧問團隊暨亞太環境教育籌備會議」5月30日到6月1日在台北舉行,今天進行「全球環境教育夥伴計畫(GEEP)」專家諮詢會議,新南向國家中的澳洲、印度、菲律賓、越南及馬來西亞都有代表與會。
環保署綜合計畫處處長劉宗勇說明,台灣與美國倡議的「國際環境夥伴計畫(IEP)」已20多年。
鎖定攸關環保推動的重要基石環境教育,台、美於2014年並倡議「全球環境教育夥伴計畫(Global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artnership,GEEP)」,每年召開兩次會議,迄今已累積30國以上參與,每年除了下半年的年會,上半年召開專家諮詢會議。
北美環境教育學會(NAAEE)執行長布勞斯(JudyBraus)告訴中央社記者,GEEP希望透過教育協助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為呼應去年為聯合國「伯利希環境教育宣言」40周年,GEEP邀集全球環境教育社群共思未來行動號召(Call for Action),共列出10項,10月年會將定案。
劉宗勇舉例其中優先推動的5項,包含一、在環境教育的發展上應該嘗試去打造一個更大更為包容的領域。二、給予每一位地球公民對於環境上的自由創造與公平的權利。
三、促使彼此之間的連接與合作進而改變周遭環境。四、提供多元管道接觸環境教育與自然。五、強化環境教育在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重要角色。
劉宗勇說,透過參與國際合作推動環境教育,台灣施行的垃圾不落地、資源回收率高受國際關注,探究原因就是因為推動環境教育有成,民眾有相關知識、態度與行為而成功,此經驗將貢獻、交流。
而國際間推動環境教育,除有政府、民間組織、學者與專家參與。劉宗勇說,歐盟積極推動的循環經濟頻繁於本次會中討論,所以在推動環境教育方案具體規劃出爐前,台灣會積極結合新南向政策,與國際合作導入經濟起飛的當地國家推行環境教育後,也讓產業界參與循環經濟發展,既可不污染環境,又能創造新產業。
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王鴻濬也說,導入產業參與是讓環境教育推動得變更好的一環,是這2年很重要的工作,台灣有機會參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布勞斯也告訴中央社記者,確實會朝以上方向推展。她還分享NAAEE推動名為「the EE 30 Under 30program」的青年獎助計畫,去年曾有1名台灣青年獲選;而台灣多方參與國際公共事務,確實有助於台灣更融入成為國際的一員。
她補充,今年的遴選還在進行,到6月11日截止,可透過被推薦及自己報名2種方式參加,入選者當中並有4名可出席10月在華盛頓州召開的GEEP年會,接受即時提問、分享推動環境教育經驗,可提高方案執行國家的曝光度。(編輯:方沛清)10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