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善兒童遊戲場,打造「共融式兒童遊戲場」。彰化市因屬早期開發城鎮,市區綠地明顯不足,與其它城市相較明顯落後很多,縣議員林世賢提出將校園公園化,並打破現有罐頭式遊戲設施,可提供居民更多公園休憩空間,彰化縣政府編列二千多萬元改善校園內兒童遊戲場,去年已在六所學校設置,今年仍有名額,林世賢說,共融式遊戲場可以刺激學生腦部發展,歡迎學校踴躍申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校園打造「共融式兒童遊戲場」,可以刺激學生腦部發展,訓練感覺統合能力,彰化市南興國小共融式兒童遊戲場是成功的案例,最吸引小朋友下課活動空間。(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5.28)
林世賢表示,彰化公園的面積不足,尤其是彰化市,幾乎都被挪移到八卦山,彰化都市計畫公園用地面積72公頃,約有5.8% ,已開闢65公頃,近有54公頃是在八卦山上,市民能使用的公園綠地僅有11公頃多,但公園應該是距離住家五百公尺以內,方便民眾運動、散步與休閒,因此,透過讓校園公園化的作法,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民眾對於綠地公園的需求。
▲校園打造「共融式兒童遊戲場」,可以刺激學生腦部發展,訓練感覺統合能力,彰化市南興國小共融式兒童遊戲場是成功的案例,最吸引小朋友下課活動空間。(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5.28)
林世賢說明,去年縣府補助中山國小、信義國小、民生國小、內安國小、新民國小、文德國小等六所學校,打造共融式兒童遊戲場,學生都愛上了新的共融遊具,以「公園共融化」與「特色公園」的概念,重新打造校園。
▲校園打造「共融式兒童遊戲場」,可以刺激學生腦部發展,訓練感覺統合能力,彰化市南興國小共融式兒童遊戲場是成功的案例,最吸引小朋友下課活動空間。(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5.28)
林世賢指出,現有學校設施普遍不符合感覺統合的發展,大多是「罐頭式」遊具,但都會區公園都已朝向共融式兒童遊戲場來規畫設計,也就是「特色公園」,讓遊戲器材不再是一成不變,希望能滿足學生探索的樂趣,並把使用權交給兒童,讓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來玩。
▲校園打造「共融式兒童遊戲場」,可以刺激學生腦部發展,訓練感覺統合能力,彰化市南興國小共融式兒童遊戲場是成功的案例,最吸引小朋友下課活動空間。(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5.28)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世賢說,以「公園共融化」與「特色公園」的概念,重新打造校園公園,包括有特殊需求的兒童在內,例如增加沙坑遊戲區,可以刺激幼兒的觸覺統合發展,盪鞦韆擺動的高度跟溜滑梯長度與斜度,也應該達到一定的標準,才可以激發幼童的「前庭系統」(平衡感和空間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