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走在大稻埕永樂市場逛街,突然想喝杯青草茶解渴消暑,走至青草店林立的民樂街,定睛細瞧,其中一間店散發濃濃的文青風,這間店究竟在賣什麼?原以為是販售文創商品,沒想到竟是賣青草。「姚德和青草號」希望透過店面改造,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青草文化,讓此行業欣欣向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礦工頂下永樂市場店面 開創青草號
據了解,姚德和青草號創立於1946年,至今已有72年歷史,目前已傳承至第三代。
第三代經營者姚勝雄表示,日據時期他的阿公在九份附近採礦,隨著礦業沒落,阿公為養家餬口,就改到瑞芳市場擺攤賣青草,後來在親友介紹下,頂下大稻埕永樂市場的店面,開啟在此處賣青草的生涯。
阿公50多歲時,因肺矽病過世,此店遂由父親姚宗義經營。姚勝雄說,這行常是父傳子、子傳孫,他從小在店裡長大,耳濡目染下對青草感興趣,退伍後就回家幫忙,也跟著爸爸學青草知識,由於爸爸年齡漸長,在家人都支持的情況下,自然而然接手青草店,如今已經營將近30年。
客層老化生意差 青草行業榮景不再
從前醫藥不發達,民眾生病習慣到青草店買草藥吃,透過草本食療保養身體,但隨著1995年健保實施,民眾看診便利,大家到青草店抓草藥的榮景不再;加上現代人求快,沒時間熬煮青草,以及手搖飲料興起,青草店漸成黃昏產業。
「青草業在爸爸的年代很好,從健保實施後,隔年生意就很淒慘,對我們是致命傷。」姚勝雄回憶,健保實行後,店裡生意大受影響,購買的人變少,為求生存,他也開發方便沖泡的青草茶包跟藥浴包,盼拉回消費者的心。
無奈,隨著近年各種原物料、水電瓦斯費上漲,每個月賣青草的利潤愈來愈少,同時他也注意到青草店客群大部分是50、60歲的老年人,為了吸引年輕人上門,腦海裡也常在想青草店轉型一事。
無獨有偶,剛好台北市商業處推出傳統店家的改造計畫,百般思考後,姚勝雄決定和該處合作,希望幫老店改頭換面,尋求一線生機。
灑兩百萬改造吸年輕客
然而,老店新生常面臨維持傳統文化和創新突破的掙扎,姚德和青草號亦是如此。
姚勝雄直言:「當然會有掙扎!一直在想是否要改變,但又怕改變的話,老客戶會不習慣。」他擔心老客人不喜歡、不再光顧,但轉念一想,希望讓更多年輕人認識青草產業,心一橫就決定改造店面。
但改造要花很多錢,也不確定轉型後生意是否真的變好,面對這些未知的風險,姚勝雄形容就像賭注。所謂「十賭九輸」,在這場改造賭注裡,姚勝雄的父親首先跳出來反對。
「家人絕對會意見不合,像爸爸就不想改造,裝潢時都不想提供意見。」父親捨不得舊店面,認為青草店要有青草店的感覺,非常反對改造,所幸其他家人都願意支持,同時裝潢後,父親也覺得新店面不錯,漸漸妥協兒子的決定。
姚勝雄解釋,此次改造裡,台北商業處補助資金30萬,提供老店相關的品牌行銷、店面設計和經營管理等顧問與輔導課程,建築物裝潢的經費由店家自籌,這次整體改造資金粗估就花了200萬元。
姚德和青草號改造前,環境較為老舊髒亂、空間狹小。為了改善形象,在裝潢部分,全店利用咖啡色系原木裝潢牆面,並以工業用鷹架來做陳放青草的貨架,也改用麻木袋儲存青草,在柔和黃光照射下,讓整間店看起來更有質感,兼具工業風和文青風。
此外,產品設計方面,除了包裝更精緻化之外,也重新設計品牌Logo,來加深大家的印象。另一方面,姚勝雄還成立臉書粉絲社團,盼增加線上互動。
從去年改造至今,姚勝雄觀察,比較多20~40歲的人願意光顧,觀光客也變多了,像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東南亞的客人也會進來參觀。
對姚勝雄而言,改造一間店有得有失,也會有過渡期,凡事仍待觀察,雖然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賭贏了,但為了青草店的延續,他堅持在維持青草店的精神下,企圖求新求變。
姚勝雄簡介
生日:民國59年次出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婚姻:已婚,育有4個女兒
現職:姚德和青草號第三代經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