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之際,氣溫多變、陰晴不定,對於美容師小雪來說,最是難熬。只要天候變化,汗皰疹總是準時來報到,雙腳指縫長滿了極癢的水泡,一抓就出水、化膿,因工作緣故,不太可能光著腳丫子,一旦症狀嚴重時,雙腳浮腫,她連鞋子都穿不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醫師鄭愛蓮表示,汗皰疹是皮膚溼疹的一種,發作時奇癢無比,季節變換時,求診的人也越來越多。有些患者來看診前,已尋求過西醫治療,並使用類固醇藥物,轉換中醫時,驟然停藥反而會加重病情。其實中醫與西醫治療可以同時並進,患者務必聽從醫囑別貿然停藥,同時注意後續調養,就能早日擺脫日夜搔癢的噩夢。
中醫如何看待汗皰疹?以中醫的觀點來說,汗皰疹引起的皮膚搔癢多因外來風邪引起,常發生在春夏或夏秋交替,患者因氣血不順,發生皮疹、搔癢。鄭愛蓮解釋,汗皰疹好發於體質較溼的族群四肢末梢,由於體內溼氣代謝出問題,毛孔無法正常開闔代謝體內溼氣,加上現代人長時間吹電風扇、冷氣,體內溼氣無法排除而悶在皮膚內,導致長出小水泡且伴隨強烈搔癢感。臨床表現有水泡、紅腫、乾裂、搔癢等各種症狀不一,也有可能在手掌、手指側面或腳旁、或手指腳趾縫、腳底長出小水泡,且容易反覆發作。
鄭愛蓮指出,中醫調理體質,必須花上一段時間才能透過中藥打開毛細孔,讓體內累積已久的溼氣全數跑出來,「身體排放溼氣,就像是排出垃圾一樣」,但疏導溼氣過程中,汗皰疹症狀將更為嚴重,如果患者不了解其中緣由,反而會認為是中醫「不給力」。
由於汗皰疹很難根治,有些人一癢,就向皮膚科診所報到,服用抗組織胺及類固醇等藥物止癢,但症狀時好時壞,轉而尋求中醫協助。鄭愛蓮說,收治這類患者時,一定詢問「用了多久類固醇、抗組織胺?」、「西藥暫停了多久?」並強烈建議,在接受中醫調理體質時,千萬不要突然停止西醫治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美容師為例,原本一天得吃上6顆類固醇,才能壓得住汗皰疹所帶來的搔癢、化膿,經過中醫西醫合併治療後,逐漸減少西藥劑量,半年後症狀幾乎不見了,不癢不痛,終於可以穿上鞋子,好好工作。
鄭愛蓮提醒,突然停用類固醇,可能引發戒斷困難症,因此,患者在接受中醫調理體質時,西藥不能停,「該怎麼吃,就怎麼吃」,才能減少中醫調理身體所帶來的反撲,再配合中醫的「洗、吃、擦」等療程,一般來說,幾個月後就能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