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就是報稅季節,除了個人必須申報綜合所得稅,企業也要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民眾就「憂頭結面」,因為荷包要大失血了!正當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宣布降稅,對各國企業的磁吸效應,台灣企業除鴻海、台塑、燁聯等龍頭企業已赴美投資之外,還有更多的製造業也蠢蠢欲動。不知是提高稅率好?或降低稅率好?讓專家學者們去傷腦筋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筆者談近代清朝乾隆帝『四次免徵全國錢糧』的故事:
乾隆繼位之後,有重要三大事件發生:「1、學他祖父康熙的千叟宴;2、四次免徵全國錢糧;3、編纂四庫全書。」在乾隆治理的政績中,最重要的是『四次免徵全國錢糧』,他繼位的第一個十年,他非常高興在6月發布一道諭旨,引用了儒家所經常講的一句話《論語 顏淵第十二》:「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白話之意為「百姓富足,國君還愁什麼不富足呢?如果百姓不富足,國君又那裡能夠富足呢?」現在天下太平沒有戰爭沒有兵役之擾,要想國泰民安,要想持盈保泰,取得百姓真正的擁戴,應該減免錢糧,下了一道詔書從明年開始要把全國所有省份的正額錢糧全部免徵。
有個赫泰的御使上疏明確的反對,三個反對的理由:第一給乾隆皇帝算了一筆帳,他說現在國庫每人的收入大體上就是3千多萬的白銀,但是每年的開銷僅軍費一項就要2800萬白銀,還有京城、盛京等地方官員的俸祿,還有當兵的兵餉,加在一起也要三、四百萬兩所剩無幾,也就是說收入和支出基本上相差不多,雖然國庫存有幾千萬兩的存銀,那是從康熙雍正兩朝經過一百多年積攥下來的家底,赫泰是間接的批評乾隆。
第二個反對的理由是:皇上你說就是仿照聖祖康熙皇帝免徵錢糧,但康熙的免徵錢糧是有其特殊的一個時代背景,是因為連年征戰特別是清初幾十年的打仗,國家需要休養生息,需要恢復元氣!可以說康熙皇帝採取的免徵錢糧是不得已的一種措施,但現在不一樣了。
第三點反對的理由:皇帝的作法只有對富人有利,對貧窮的人沒有利,因為你免徵的是地丁銀,那家裡沒有地的這些人本來就很窮苦,他們不會得到朝廷的這種恩惠,會不會造成富者更富有,貧者更加貧窮,出現了兩分化?所以赫泰反對,進言請皇帝收回成命。
乾隆為此事徵召大學士們一起討論,研究出折衷方案:
1.免徵錢糧可以,但是跟錢糧過去一起徵收的耗羨銀,是官員養廉銀及地方官員的辦公費都是從這裡提供來源的不能免。
2.歷年的積欠有的是老百姓欠的也不能免。乾隆看了大學士的奏折蹙了眉頭,他說朕的本意是免徵天下的錢糧,就是希望老百姓在一年當中聽不到催科之聲,一年當中不要到官府去繳納錢糧的,如此一來勢必老百姓還要跟官府打交道,他說朕已做決定。
各地百姓歡欣鼓舞,紛紛對朝廷的德政惠澤於民的政策擁護,在《嘯亭雜錄》就有記載各地的諺語:「乾隆寶,增壽考;乾隆錢,萬萬年。」 乾隆十年第一次免徵錢糧。
第二次乾隆35年,清朝進入全盛時期正月初一的這一天宣布免徵天下的乾糧。第三次是乾隆四十二年,國庫存錢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8200萬兩,再次免徵。
第四次是乾隆五十五年,乾隆已是80歲的老人了,這次的免徵錢糧,大概2800萬兩白銀。而這四次加在一起至少有1.1億到1.2億兩白銀。乾隆的『四次免徵全國錢糧』,並沒有使國庫缺錢,人民反而更加富足,應了一句話「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敬老尊賢減免錢糧,乾隆皇帝心懮天下他渴望建立一個人人幸福美滿的時代,讓大清帝國青春永駐,正是在他的一個強烈願望下,清朝蓬勃的發展、版圖遼擴、經濟飛騰、百姓安居樂業;但乾隆並不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績,他時常看著自己的國家感到如履薄冰,乾隆如何給這個盛世春天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呢?那就是編纂《四庫全書》。
但願乾隆帝『四次免徵全國錢糧』的故事,能帶給台灣的執政團隊一個參考。
●作者:王秉鴻/屏東市,業務人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
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public@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