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戰,最終結果是全面烽火?還是雷大雨小?尚無法得知,但回顧過去 100 年,總共有 4 個貿易戰開打,戰況極為慘烈。歷史並且告訴世人,打貿易戰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斯姆特霍利:美百年最高關稅〉
據《時代周報》報導,1929 年 3 月胡佛 (Herbert Hoover) 就任美國總統,同年夏天經濟出現蕭條。1930 年胡佛簽署了臭名昭著的貿易保護主義法案—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 (Smoot-Hawley Tariff Act)。
這一法案由參議院議員斯姆特 (Reed Smoot) 和眾議院議員霍利 (Willis Hawley) 在 1929 年提出,對超過 2 萬種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最高關稅比率接近 60%,是美國百年來最高稅率。
當時美國產能已經嚴重過剩,限制進口看上去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然而事與願違,美國宣佈提高關稅之後,交易夥伴們也毫不猶豫地採取了報復性關稅措施。從 1929 年到 1933 年,由於各國紛紛提高關稅,美國進口降低 66% 的同時,出口也降低了 61%。
這場世界貿易大戰打出了一個慘烈的後果:1929-1934 年間,全球貿易規模萎縮了大約 66%。美國本身也遭遇重創,GDP 跌幅一度達 30%,失業率達到 20% 以上。
時至今日,歷史學家和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斯姆特霍利法案》帶來的貿易戰爭加深了美國大蕭條的困難程度。
1934 年,《斯姆特霍利法案》被廢除了。羅斯福 (Franklin Roosevelt) 總統上任後簽署了關稅互惠法案 (Reciprocal Trade Agreements Act) 協同降低關稅,該貿易精神最終在杜魯門 (Harry Truman) 任期催生了由 23 個國家簽署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GATT),也就是今天 WTO 的前身。
〈美歐的雞肉貿易戰〉
二戰後,雞肉大量從美國出口至歐洲。1962 年,當時的歐洲共同體瞄準美國農業中的冷凍雞肉產品,施加關稅壁壘,美國向 WTO 前身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GATT) 起訴,但為了縮短戰線,美國國會通過了《1962 年貿易擴展法》直接授權總統對貿易保護做法進行還擊,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 (John F. Kennedy) 則對歐洲進口的一系列商品 (包括法國的品牌、小型卡車和大眾汽車等) 增收關稅以示報復。美國甚至威脅減少在歐洲的駐軍數量。
這場貿易戰最終以美國妥協結束。歐洲表面上贏了,但是歐洲的消費者卻再也吃不到便宜的雞肉了。而美國輸得更大,在美國對歐洲汽車徵收高關稅的時候,美國的汽車免遭來自外界車企的競爭,並喪失了快速實現現代化轉型的機會,出現了數十年的下坡路。
〈廣場協議:日本失去的 10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實現了經濟 20 多年的高速發展,日本某些經濟指標的迅猛增長令美國國內一些行業感到不安。
這場貿易戰爭先由紡織品爭端開始。1971 年,美國強迫日本接受了他們提出的《日美紡織品協定》。
1974 年、1977 年、1978 年,日美在鋼鐵領域開始爭端不斷。最為激烈的貿易摩擦發生在汽車行業。除了限制日本汽車出口規模,美國還要求日本完全開放本國的汽車市場。
1985 年,為了減少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美國要求日本簽訂《廣場協議》同意日元兌美元升值,整個美日貿易戰達到高潮。
《廣場協議》不久之後,日本陷入了長達 10 餘年的經濟停滯,即「失去的 10 年」。
直到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美國貿易逆差的 GDP 占比開始下降,日美貿易關係才有所改善。2000 年以後,大部分貿易摩擦都在 WTO 的框架下得到解決。
〈世紀初鋼鐵貿易戰〉
進入 21 世紀初,全球鋼鐵產能過剩。當時的美國小布希 (George Walker Bush) 政府決定自 2002 年起對中國、法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 28 個國家和地區提出鋼鐵產品反傾銷起訴,並在 2002 年 3 月 20 日正式啟動《201 條款》,對大部分進口鋼材徵收 8-30% 的進口關稅,對 14 種鋼鐵產品實行進口限額。
美國實施 201 條款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連鎖反應。歐盟委員會決定對來自一些國家的鋼管實行反傾銷措施,徵收最高達 53.1% 的附加進口關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03 年 3 月,WTO 在初步裁決中稱,美對進口韓鋼鐵征高額關稅違規,7 月又進一步裁定美國的措施違反 WTO 規則,WTO 的介入引導市場預期貿易形勢的改善。這一年,小布希政府宣佈取消上述保護性關稅,此輪貿易戰才畫上句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