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洪孟楷/不頒褒揚令 顯示文化部只為政治服務

▲「詩壇的賽車手與指揮家–余光中紀念特展」開幕茶會24日在台北紀州庵登場,現場展出已故詩人余光中曾出版的刊物。中央社記者吳家昇攝107年2月24日
文/洪孟楷-2018-03-17 00:15:39
幾年前一部賣座電影「鋼鐵擂台」(Real steel)受到不少朋友喜愛,其中男主角方的小機器人亞當在面對比他昂貴又壯碩的宙斯,雖然連續挨轟、卻堅持到底,拚戰至最後一刻,終了計分時靠作弊把冠軍頒給反派,但擂台主持人問小男主角,觀眾都稱呼你們為「全民冠軍」(people’s champion),小男主角稚氣又灑脫地說「聽起來挺好的!」風度格局、高下立判!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說明了,任何的頭銜、榮耀、桂冠、加冕,只是錦上添花;真正發自內心的感動,才是人們心目中永遠的英雄!

所以,日前余光中老師辭世,各界文化人士、新聞朋友、曾讀過余老師的詩詞散文者,無一不予懷念,一時網路上、媒體報導全是余光中專題;筆者也曾弔念並找出當時在擔任嘉義市文化局長任內,由黃敏惠市長頒發出的第一份嘉義市榮譽市民狀給余光中老師,記得當時黃市長致詞時曾談到,余老師在文壇上的成就和肯定,實在已不需要嘉義市加碼,但如果能因為這樣而與余老師多些連結,進而為地方學子有更多的助益,並為嘉義留下些什麼,這才是可以建立起的百年基石。

所以,建築可以使一座城市巨大;但唯有文化,才能讓一座城市偉大。就是這個道理。

同理可證,余光中老師的辭世,是所有人的不捨,但他留下影響全球華人的作品,卻是超越任何一位政壇領袖。這樣的一代文學巨擘,有沒有那一張薄薄的褒揚令,其實一點也無損他作品在每個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但文化部竟連申請都不幫余光中申請,其背後的狹隘格局和只為政治服務的醜陋心態,則就令人悲哀、也感嘆文化部的墮落。

一個國家的文化部,如果主事者只存在著意識形態的偏見、如果只顧著分你我內外,這不僅是國家的損失,更是文化的悲哀。首屆文化部部長龍應台開宗明義就講「文化,不應為政治服務」。所以她上任時推動「泥土化、國際化、雲端化」,就是以台灣為主體的向外擴展,這是把軟實力向外推廣的象徵。當時也推動「國民記憶庫」概念,無論芋頭、蕃薯,只要在這塊土地生活成長都是台灣記憶中的寶,而文化部要做的事,就是把這些隨時會消失的記憶給記錄下來。

多年過去,即便龍應台現在成為在國境之南農忙的機車族,但「文化不為政治服務」的態度,仍然被許多藝文人士肯定。

如今2016年5月民進黨政府上任後,文化部除了例行工作外,最常受媒體關注工作仍是所謂「轉型正義」,包括去蔣化、228、移除中正紀念堂等。當然每個首長有自己關注施政核心,但如果一個國家的文化部,僅狹隘到為了某部分獨派人士來服務,這不就自我設限,文化部內工作的同仁又怎麼能抬頭挺胸的驕傲工作呢?

所以回到一開始的命題,當文化部長被媒體追問是否為余光中老師申請褒揚令,據報導顯示「鄭麗君沒有回答、轉身進入電梯。」何等高傲的行為、又是何等傲慢的心態讓一位部長可以如此輕率地面對文壇前輩的辭世。如果因為不認同余光中的政治意識因而抹煞過去數十年為文化所推動的努力和奉獻,那就更加證明了文化部現在就是一個戴著有色眼鏡在分彼此。

文化部2012年成立,前身為文建會,而擔任部長的已有三位,也許百年之後你我都會離世,但被後人所記憶的將會是某年曾任文化部長的某某?還是余光中的鄉愁?答案顯而易見,而一張褒揚令的申請與否,就看出格局的高低、與被政治蒙蔽的雙眼。

最後,人民的肯定早已說明一切,有沒有最後的桂冠並不影響永遠的懷念。如同灌籃高手漫畫裡最令人熱血沸騰的是湘北與山王之戰,儘管那張合照最後並沒有成為當期運動週刊封面,因為體力放盡湘北下一場慘遭淘汰。那年的冠軍是誰也沒有太多人關注,但櫻木花道的「我只有現在」卻是永遠熱血的宣言。而在文化為政治服務的那一刻起,這就已經註定是個墮落的結局。

●作者:洪孟楷/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