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祿徒孫郭建甫從小喜歡布袋戲,大學創「不貳偶劇」劇團,並在世界各國演出,他不僅能操偶,也會製作戲偶,他手做的戲偶更曾被蔡英文總統選為外交禮物。在布袋戲產業衰頹的年代,年僅27歲的郭建甫,並非出身布袋戲世家,為何會對布袋戲一往情深?原來是年幼跟曾祖母一起看的京劇,點燃掌中戲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貳偶劇團長郭建甫回憶:「3歲時跟曾祖母一起看京劇,發現京劇人物的扮相跟音樂,跟平常人不同,覺得有趣而喜歡,長大後想唸劇校學京劇,但家人覺得未來辛苦,不支持我唸,我只好先放在心裡。」
初生之犢不畏虎 向掌中戲大師陳錫煌毛遂自薦
之後,郭建甫國小時,參觀社團成果發表,發現布袋戲的傳統戲曲和鑼鼓音樂,跟京劇相似,就報名參加布袋戲社團,而漸對布袋戲產生興趣,國中還到「小西園傳統掌中劇團」學藝,高中更拜布袋戲國寶大師陳錫煌為師,成為李天祿的徒孫。
當時陳錫煌在大稻埕偶戲館教製作戲偶,郭建甫自薦學藝,起先覺得操偶太辛苦,只想向陳錫煌學製偶,但陳錫煌知道他會操偶後,就不教製偶,而是盼他先學會操偶後,再來學木雕、刺繡和縫紉……,這樣製作的戲偶才符合布袋戲演出需求。
郭建甫回想到陳錫煌家裡當學徒時,他一邊幫忙泡茶燒水和打掃整理,一邊觀察師父做事,起初沒碰到戲偶的日子裡,內心不免徬徨,覺得沒學到東西,後來師父會示範演戲操偶,讓他練習,他有問題就發問,久而久之他透過觀察和學習,也有許多收穫。
2012年時,郭建甫為了尊重師父,也想獲得陳錫煌的認定,正式以古禮磕頭拜師,成為陳錫煌的入室弟子。
「戲偶就代表人,人怎麼做戲偶就怎麼做。」郭建甫表示,陳錫煌教給他最受用的是「觀念」,戲偶在舞台上就是人, 因此要多模仿人,由於布袋戲是綜合型藝術,所以各種相關的事都要學習,才能詮釋好布袋戲。
熱愛東方文化 曾被叫「怪胎」
除了玩布袋戲,在郭建甫的成長過程裡,其實他也參與過合唱團、直笛隊、管樂隊;亦像其他孩子會打線上遊戲,只是特別喜歡東方文化、熱衷布袋戲,所以還一度被同儕取「古人」或「怪胎」的綽號。
那曾被同學排擠嗎?郭建甫說,自己很幸運,沒有被霸凌,只是學習布袋戲的路上,玩布袋戲的同伴越來越少,這讓他感到無趣跟孤單。「國小社團很多人學、國中就沒有這種社團了,雖然我有跑到外面劇團學習,但劇團裡的人都較年長,可能是父母輩或阿公阿嬤級的,因為我的嗜好跟年輕人不同,同學才覺得奇怪,但這些綽號都是開玩笑。」
然而,不僅同學覺得「怪」,家人更反對他以布袋戲為職。
最初,家人以為他是參加社團、玩玩布袋而已,只要他顧好學業,不管他如何熱衷課外活動,沒料到他會走這行。
郭建甫回憶:「剛上大學時,我也沒想過要做布袋戲,但玩著玩著,大二就決心投入布袋戲,家人……是一定會反對的。」當時他玩布袋戲已十多年了,布袋戲雖已沒落,但布袋戲也未消失,為了評估這行是否能做,首先就是要向家人證明布袋戲能養活自己,那時郭建甫邊接美術設計案子、邊學布袋戲來負擔大學學費和生活開銷。
在他的努力不懈下,主要收入來源從原先的美術設計,漸漸變成布袋戲,不至於讓家人煩惱他的生活。
另一方面,解決了自己的生活問題,郭建甫也希望透過新嘗試,讓布袋戲找到生存方法。
前輩打槍想法 大二創不貳偶劇找出路
郭建甫曾在許多劇團幫忙,從年輕一輩的角度,發現布袋戲的行業有很多能改變之處,但傳統行業保守,也講求輩分,所謂「人微言輕」,前輩對郭建甫提出的新想法或新嘗試,都持擔憂眼光。
郭建甫回憶,老一輩或同業常說:「最好布袋戲是這樣演啦!」 「你想太多了」「不是那麼簡單啦!」面對這些批評,他笑說:「就像提案被打槍!」對於布袋戲凋零的窘境,他認為改變總比不改變好,任何改變都是嘗試,有問題的地方就要改進,布袋戲才能延續。
因此在2012年時,當時大二的郭建甫乾脆自己成立「不貳偶劇」劇團,希望有機會實踐自身的想法。他坦言,在剛成立劇團時,能否靠劇團生存還是問號,但心想自己年輕,若失敗也無妨,便毅然決然朝布袋戲前進。
郭建甫表示,劇團成立之初,最困難的是通路,由於布袋戲的既定市場有限,當初苦惱的是要如何找新出路、要如何做出差異化來引人注意,後來朝文化演出和教學的路線邁進,承接人家不做的案子,才慢慢累積口碑。
「布袋戲要延續,就要有觀眾看,它才能延續,所以在任何地方都要講究。」具美術設計底蘊的郭建甫,對人物形象、舞台造型、衣服布料搭配的視覺要求嚴格,他認為這些都是重點,因為觀眾第一眼看到視覺畫面不美,就不想繼續看故事內容,他希望藉由視覺精緻化,來獲得觀眾長期關注。
為了吸引觀眾的目光,該劇團還講究戲偶的動作跟劇本考證。郭建甫說:「 戲偶就是演員,我們為了讓它更像人,如果戲偶原本的動作只有五個過程,我們會再加到七、八個過程,讓動作更細膩豐富。另外,過去因教育普及度較低,劇本的文字跟人名可能寫錯或講錯,我們也會多考證避免出錯。」
另外,該劇團也調整戲碼長度。郭建甫表示,以前農業時代,觀眾有閒情逸致看戲,加上教育不普及,觀眾對故事劇情陌生,除了看操偶表演,也演出詳細的故事,因此一齣戲要演2~4小時。
他進一步解釋:「但現代的節奏快,觀眾也無法長時間看戲,加上教育普及,能事先了解通俗故事的內容,所以我們改良演出最精華的部分,一齣戲演20分鐘到1個半小時,並加強動作細節,讓布袋戲變精緻。」此外,劇團也有簡化台詞的親子偶戲,讓孩子了解偶戲表演。
認清布袋戲是小眾藝術 鞏固觀眾、市場化盼繁榮
面對布袋戲市場萎縮,想在台灣發展布袋戲會有哪些挑戰?郭建甫觀察,很多劇團都因市場萎縮,把心力放在政府補助,並非放在觀眾上,但布袋戲一定要認清它是小眾藝術,只要堅持和穩定一部份的觀眾,再來慢慢努力開拓市場。此外,布袋戲應該要往市場發展,不能全仰賴補助,才能持續發展。
為了讓布袋戲生生不息,當前不貳偶劇除了申請政府活動之外,也接受各單位、藝術節邀演外,亦至學校演講推廣,並開設工藝製作班,希望讓大眾從工藝製作、服裝課程的角度來欣賞掌中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https://sight.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