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兩黨正值初選熱季,各地選舉議題自然是輿論關注的焦點,其中民調的爭議更是關鍵。這可從基隆的民調公布烏龍結果、台中初選過程的拉距與介入、台南的選情的翻轉以及最近媒體公布新北市的民調找到解釋。民調的政治意義再度成為反思的重點,不少人質疑其真實性與客觀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民調本來是政治學行為科學下的產物,其主要的目的是為政府施政,或是政治人物的行動提供策略上的調整與思考,畢竟民意輿論是民主政治中不可忽視的變數。有趣的是自從台灣政黨在初選中採取「全民調」的模式作為提名規則,這也提供有心者去進行干擾或操作介入的誘因,同時也產生幾個難以預期的後遺症。基本來說,這些問題在於媒體機構效益、置入性行銷與政黨偷襲這幾個面向。
就機構效應來說,由於台灣媒體都有其特定政治屬性,再進行各項民意調查時進行就會產生干擾,因為在政治屬性上,民眾面對自我認知的不友善媒體不願表態,所以藍綠媒體所搜尋樣本就是政治同溫層的成員,導致這些民調往往存在高拒訪率的偏誤。
除了民調的抽樣的信度與效度的限制外,有心人士對此進行逆操則更可能造成輿論誤導的效果,這種現象在藍綠初選之中處處可見,甚至有藍營候選人引用綠媒所做的民調作為初選文宣,用意不言而諭。宋楚瑜多次表示是馬英九提供假民調使他落選,盧秀燕在台中初選過程中屢屢引用對手或綠媒民調都是例證。
就置入行銷來說,由於台灣媒體的市場兼併尚未完成,應此處於極微競爭的狀態,不少媒體普遍存在資金缺口,再加上地方政府都有編列公關媒體公關費用,這為雙方創造各取所需的結構條件。許多地方縣市首長基於個人形象考量,常透過業配的方式達到政績宣傳的效果,媒體所做的地方執政評比中得到解釋。直白地說,不願花錢的候選人雖不至於顏面無光,但是置身當前段班難度頗高。
置入性行銷無形之間造成的難以跨越的政治門檻,對於知名度弱或是資源有限的政黨或是候選人而言,這是場大衛與巨人的戰爭。近日特定媒體公布的新北市民調就有這樣的問題,這無關候選人的實際支持度或選戰策略,但是大幅領先的結果令人難已置信,知情人事認為這可能涉及「左手幫右手」的顧慮。
最後是政黨偷襲的問題。這個現象源自於美國的開放式初選,理性的選民刻意參與對手陣營挑較弱候選人,以符合利己的後果;諷刺的是較弱的候選人也會對此進行「裝睡的人叫不醒」的逆向操作。台灣雖不採取此類初選模式,但是政黨基於排除人頭黨員的影響,或是期盼候選人擁有較高的群眾支持基礎,也都採取開放性民調模式;然而沒有排藍排綠的全民調,往往提供敵對陣營選民自主進場操作「挑對手」的後果。綠營選民幫宋楚瑜連署、民進黨喊出「唯一支持洪秀柱」的訴求以及林佳龍刻意作對手民調都是客觀事實。
●作者:張宇韶/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
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public@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