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書契「分鬮書」 見證先祖為子孫赴陸趕考備盤纏

▲新竹縣民黃成修出示185年前先祖向平埔族購地的書契,以及當年處置家產的分鬮書。(圖/記者常似虎攝)
記者常似虎/新竹縣報導-2018-02-13 16:57:19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目前正展出200年前的地契真品,見證當時漢人與平埔族交易的故事;新竹縣黃姓民眾也有一份151年前、清同治年間的「分鬮書」,契約書上載明派下子孫赴大陸趕考的盤纏花費,悉由家族公費支付,可見先祖為了照顧後代多方設想。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51年前的分鬮書,指示由家族公費支付子孫赴大陸趕考的盤纏花費。(圖/記者常似虎攝)

黃成修表示,來台祖黃文義公在1748年(清乾隆13年)帶著妻子與兩個兒子渡過黑水溝(台灣海峽)到台灣墾拓,陸續向平埔族原住民購買田地種稻、種茶,經過百餘年發展成140餘人同住的大家族,「誇耀當時」;1867年(清同治6年)家族決議開枝散葉分家,除了做為祭祀公業的共有產業外,其餘分成4份,由4房子孫「拈鬮」抽籤分配,立下「分鬮書」作為憑證。

▲151年前的分鬮書,指示由家族公費支付子孫赴大陸趕考的盤纏花費。(圖/記者常似虎攝)

鬮書最左側的騎縫文字只有四分之一,表示當時共有一式4份,經歷151年如今只剩下這張保留完善,其他3張已不知去向;狀紙上特別明訂「房內舉庠貢監赴試盤資花紅年年就簿清算」,指示由家族公費支付子孫赴大陸趕考的盤纏花費,足見當時兩岸往來密切。

▲黃家先祖185年前向平埔族購地的書契,見證漢人在台發展歷程。(圖/記者常似虎攝)

此外,黃成修手邊還有先祖185年前(道光13年)向平埔族錢姓原住民購買田地的契狀、日據時代的戶口名簿等珍貴文件,一一見證先民來台篳路藍縷的歷史。

▲黃成修妥善保存家族151年前處置家產的分鬮書,指示由家族公費支付子孫赴大陸趕考的盤纏花費。(圖/記者常似虎攝)

名詞解釋:

鬮【拼音】:jiū 【注音】:ㄐ一ㄡ

註釋:作成暗籤的紙捲

用來抓取以決勝負的器具或抽取以卜可否的紙條。如:「抓鬮」、「拈鬮」。

鬮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凡關於分家、分財的文書契據,均包括在內。一般傳統家庭,每當家長或戶長年老時,總會聚集相關親族,依據諸子均產原則,分配家產與田產;為求公平起見,採取作鬮分產的方式,由各房輪流抽取,取得應分得的財產。並依拈鬮結果,訂立「 鬮書」,以為析產憑藉。析產時鬮書中常會析出部分田產作為春秋祭祖之用,由各房輪流管理,稱祭祀公業;客籍人士則稱為蒸嘗田。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 數位文化中心
NOWnews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