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針對兩岸跨年晚會藝人卡司寫了篇評論,受到眾多網友討論,而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賴祥蔚教授也於1/17發表大作「台灣演藝人才的斷層危機」來呼應相關議題,在在都是為了台灣的影響力日漸式微而擔憂。關心此議題者眾,是以更期待能以理性的態度共商討論,別再事事遇中國就反,這種態度絕對不是有自信的表現。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周評論最後留下幾個問題,而其中直接的問,「台灣的文化輸出能力,也已經在吃老本了嗎?」很顯然地,依照現況,這是個肯定的答案。文化有許多,雖然本文主要探討流行文化,但其餘部分不也是如此?
從2007年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能讓全華人市場都買單的台灣歌手,換句話說,現在念出名號的所謂天王天后,幾乎都是2000年前後出現者;而要問現在台灣大學生愛聽的歌曲有誰,薛之謙、李榮浩等大陸歌手榜上有名,更別提前兩年「小蘋果」這首洗腦神曲紅遍台灣,當年度尾牙幾乎每場必跳,這代表著文化輸出度已經轉向的被接受了。
當現在台灣新人歌手都無法自信的說,未來能夠像周杰倫一樣,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會至少有人會聽、會哼、會唱周杰倫的歌?要知道,在異鄉求學時的華人同學,也許來自不同國家,但周杰倫是我們共同的語言。而這樣的軟實力,就是結合妳我的能力。
當台灣失去再創造一個周杰倫、張惠妹、SHE的機會和環境,當我們的一線歌手都只能在對岸的大製作節目看到時,這樣的虹吸效益,我們還能假裝沒看到多久?
再者,大陸市場越趨強大,電視節目製作費用、廠商廣告贊助、製作企劃靈活,更看得出已經在領導流行與話題,從這幾年的「嘻哈」、「好聲音」、「歌手」系列,每每創造不可能的天王天后火花組合,或是導師的價碼不斷翻高,能玩的花樣太多、能吸引的目光太廣、能引領的話題太強;這樣,又怎麼能不正視問題呢?
筆者不是吹捧對岸經濟實力,而更是希望台灣能自立自強的推陳出新,唯有正視問題才能進一步解決問題。如果只一昧地用「愛台灣」來拒絕交流、掩蓋問題,這無疑是駝鳥埋頭的自我安慰,台灣,真的沒有太多時間可以再浪費。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冰凍三尺當然也非一日之寒;不要自我設限政治意識形態,而有幾件事是可以共同推動。
第一,政府應該盡力創造兩岸共同打造一個市場機會,讓台灣的人才能夠更接近賺取對岸市場的生意機會。互相開放、互通有無,過去服貿協議時在野黨的杯葛導致最後無法簽署,讓機會稍縱即逝,如今回頭再看,這漸行漸遠的差距又有誰能彌補?是以現在的民進黨政府應當盡力創造有未來的互動。做不到,就是在箝制台灣的生機。
再者,台灣企業應有認知,團結一致。面對亞洲、甚至是全世界的市場,觀眾人數已經不再是過去2300萬人的思考,而是相互整合資源,成為一個台灣隊來打市場,近來看到筆者友人整合邀請政府投融資代表、創投業者、群眾募資、影音平台、新創製作團隊等不同面向專業人士,共組「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這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開端。更代表著未來不是只專做一個環節就好,而是在開發初端,已經想到後續發行、通路、市場、資金等多面向,上中下游完整,才有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最後,由衷相信台灣的軟實力其實從未消失,而能夠江山代有才人出更是我輩期待,也許未來的幾年仍須從對岸的跨年節目上看台灣藝人精彩演出,但如果都能有源源不絕的台灣藝人持續攻占全球華人目光,這又未嘗不是另類台灣奇蹟呢?能讓全球華人都哼唱的台灣流行歌曲,這不也是另類的反攻大陸嗎?
●作者:洪孟楷/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
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public@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