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行者/彩妝美女教授化身遺體修復師

送行者/彩妝美女教授成遺體修復師 為往生者服務分文未取(圖/今日觀點)
記者李依頻/台北報導-2018-01-18 17:19:41
台灣殯葬業中,有一種「專門協助縫補、修復破損遺體」的工作,被稱為「遺體修復師」,但從事這項工作的人,並非全是殯葬從業人員。長庚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系副教授陳姿吟,就是位遺體修復師,她所進行的遺體修復工作,完全分文未收,但也曾因為接一場工作有機會賺進三萬多元,差點迷失自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位老師就是長庚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系副教授陳姿吟,平日她除了教書之外,也會幫忙修復遺體。回溯從事「遺體修復」的起源,就必須將時間軸拉回她的研究所時期。

從商業彩妝到遺體修復的不解之緣

陳姿吟曾在美容美髮業界從事教育訓練工作,之後又到高職美容科任教,後來對遺體美容產生興趣,甚至因此前往南華大學攻讀生死學研究所。當時台灣幾乎沒有人研究遺體美容,但她覺得這是有意義的事,也將碩士論文設定在這項議題上。

由於殯葬實習課的關係,陳姿吟獲得機會到新竹殯儀館實習,當時新竹殯儀館的館長,正是她研究所學長,加深了陳姿吟對殯葬業的認識,並順利完成學業。陳姿吟表示:「否則因殯葬產業較封閉,過去多為師徒制,殯葬業者因為利潤空間的操作考量,也不願意讓你知道實際的遺體處理過程。」

過去,從事遺體彩妝行業者,都必需克服像「如何處理大體退冰脫妝」等挑戰,但由於陳姿吟本身從事彩妝工作,這對她而言卻是件不算難的事。於是,陳姿吟又繼續挑戰更冷門的「遺體修復」專業,讓她在研究所畢業後,與遺體美容、遺體修復也結下不解之緣。至今,陳姿吟依舊會到殯葬業界進行相關的教育訓練工作。

從一般彩妝到遺體修復,對陳姿吟而言似乎游刃有餘,事實上,她也是克服了重重困難,才慢慢在遺體美容與遺體修復領域中有一席之地。

早期,陳姿吟面臨到的第一個難題是「找不到大體讓她修復」。

她表示:「以每年死亡人口來說,事故傷害死亡的人約占4.6%,其他約95%是死於疾病,這代表並非每具遺體都需做遺體修復,有需要修復的大體很少,當初很辛苦透過認識的人介紹才能修補遺體。」在經牽線後,陳姿吟有機會在太平間做實務工作。

此外,早期修補遺體的「材料」取得也是問題。

陳姿吟解釋,一般是透過縫補跟填充來修復遺體,剛接觸此領域時,由於每個破損遺體跟顏面都沒有規則性,就像西瓜掉到地上,破裂形狀都不同,沒有常規可依循,修復就像拼圖,當時想修好遺體卻沒有適合的材料,因此為了讓亡者五官挺立,她常費盡心思在想要用什麼材料才能修好遺體。

陳姿吟還說,早期殯葬業因遺體修復的技術尚未到位,加上沒有專業養成,所以遺體修復方面的填充物常常都是「只能做不能說」,只能先想如何把破損的容顏修完整,但遺體修復發展至今,尤其是把它當成學術研究的話,填充物就必須考量到亡者的尊嚴,以及環保問題。

不過,現今修復遺體會運用到的材料像外科縫補針線跟修復性材料(像油溶色料、酒精性色料、醫學矽膠、發泡乳膠、液態乳膠、蠟、石膏、藻膠、顏面環保修復輔具、遺體軟組織修復填充劑、3D列印設備……等)。

至於遺體修復需要花費多少時間?這也需要因案而異。

陳姿吟指出,因每個人縫補跟填充的速度不同,加上遺體破損程度不同,所以很難說需要花多長的時間修補,以自身經驗為例,2008年時她參與陸軍空騎601旅空難遺體修復時,一具遺體的顏面修復約需5至6小時,但現今由於技術跟材料進步,她的團隊目前約3.5至4小時可修復完成;在修復金額上,依據毀損程度而定,沒有公定價。

她也說,修復遺體時也需要注意自己的安全防護、感染控制與公共衛生,還有工具器械的消毒,才能安全地修補大體。

在跨界路上,陳姿吟克服了沒有大體跟材料的窘境,加上每次的遺體化妝和修復,家屬都能在太平間的入殮室看到她的實際行動,讓她慢慢被外界知道,也有更多機會在上述領域有所發展。

只是,長年接觸遺體修復與美容,一些流言蜚語與利益糾紛傳聞讓陳姿吟覺得「活人比死人可怕」。

分文未取卻被暗指收紅包 傷心到不想再接觸

陳姿吟表示,由於她身處在美容產業,原本就注重儀表,加上愛漂亮,有些人會覺得她每天都打扮得光鮮亮麗,就傳聞她一定是收了很多紅包、賺錢賺很多。

對於這些流言,她感到十分難過及困擾,因為她做遺體美容跟修復,都是為了教學研究,並不將此當作行業經營。

她說:「我從來沒有一天做過殯葬業,真的難過很久,也想過不再做這些研究,就不需要惹得一身腥,但業界有什麼需求,還是會跑來問妳要如何做?當人家拋出問題時,我又想幫忙解決問題。」

最後,陳姿吟仍會接下這些需求,來幫亡者最後的路走得順暢,但她強調自己堅持教育的理念,所以她做的遺體修復、包括材料費,她都分文未收,只希望做好教育工作者的事,未以此牟利,而目前遺體修復與美容方面,則著重於產學合作跟技術移轉。

投入遺體修復,又不收錢,家人曾經反對妳做這些事嗎?

陳姿吟說,丈夫不會反對,因為丈夫也有切身之痛,之前過世婆婆的小殮未處理好,遺體不僅飄出糞便味,臉也因鼻血溢出,看起來像「七孔流血」,讓丈夫心中留下遺憾,更對殯葬業的印象不佳,所以當她投入遺體修復時,丈夫覺得她在做好事,也沒有反對,有時候丈夫還會幫她翻譯遺體美容與修復的相關書籍。

談起丈夫,陳姿吟想起她曾因有了名氣後而差點迷失的過往。

她回憶,曾有人開價三萬六請她到台中幫忙做亡母的遺體美容,當時她認為化一個妝就有三萬六的行情價碼,覺得其實很好賺,但她跟丈夫講後,不料丈夫卻翻臉,生氣地表示他其實很害怕遺體圖片,但他為什麼會幫她翻譯書籍?是因為教育真的是很重要的事,如果她收下錢,就是殯葬業,加上陳姿吟知道殯葬行業的複雜,在丈夫的勸說下,她才沒有收錢,也才有機會堅持教育工作者的身分,透過教育傳遞正確的生死觀念。

陳姿吟說,從殯葬業來看,遺體處理的步驟應是先遺體修復,接著進行遺體防腐、再進行遺體美容,只是以前大家都統稱遺體美容,實際上所謂的遺體修復包括縫補、填充,而遺體美容則包括洗身、穿衣、化妝和遺體SPA等,有些遺體視情況不一定需要遺體修復。記者李依頻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常常有人說死亡就像睡著,但誰會在睡覺時畫大濃妝?」陳姿吟認為,遺體修復與美容要盡量做到合乎亡者生前的自然容貌,若修復不好的話,最後的容顏留在家屬心裡是永遠的痛,因此她努力修復,避免讓家屬遺憾。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https://sight.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