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今 (4) 日報導,2017 年末,中國國內玻纖企業密集發布調價函,使得全行業在 2018 年 1 月 1 日集體迎來了新年第一漲。 新年伊始,中國國內玻纖企業再度集中上調產品價格,隨著大企業擴產、整合速度加劇,行業寡頭效應正持續凸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被稱為中國玻纖行業的三巨頭的中國巨石 (600176-CN)、泰山玻纖、重慶複合材料已占據市場份額近七成,然而這些龍頭紛紛調漲。
中國巨石 2017 年 12 月 20 日發布的調價聲明稱,由於 2017 年下半年以來主要化工原料、能源等價格持續上漲,勞動力、財務成本以及運輸費用持續增加,使公司的成本壓力劇增。公司決定自 2018 年 1 月 1 日對玻纖所有產品銷售價格上調 6% 以上,有效期到 2018 年 3 月 31 日。
此前,中國國內另一家玻纖行業巨頭重慶國際複合材料有限公司在調價通知中也稱,由於原材料價格和能源價格持續上漲,勞動力和物流成本不斷走高,公司決定自 2018 年 1 月 1 日起,對所有玻纖粗紗產品價格上調 5%。
此外,以 2018 年 1 月 1 日為調價起點,威遠內華科工貿易有限公司宣布對公司所有玻纖產品價格上調 200~400 元人民幣 / 噸,山東玻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玻纖價格在原有基礎上上調 6%,四川威玻股份有限公司也表示對公司玻纖產品價格上調 300~500 元人民幣 / 噸。
「雖然 2017 年玻纖價格一直保持階段性穩步調漲的態勢,但之前單次調漲幅度多在每噸 100 元左右,像這樣大幅度集體調漲還不多見。」
卓創玻纖分析師劉陽稱,2017 年 8 月份起,玻纖行業供不應求現象開始顯現,產品價格也水漲船高。
雖然玻纖廠家在調價函中將漲價原因歸結為成本影響,但採訪中,分析人士多表示,這與過去一年環保限產,行業集中度提升不無關聯。 一位不具名券商分析師表示,從需求端角度,由於玻纖主要消費集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隨著經濟向好,玻纖整體需求也穩步提升。而從供應端角度,2017 年環保督察對玻纖行業影響十分明顯,中小型企業大量停產限產,供應緊張情況自然顯現。
環保督察帶來的本輪行業洗牌,不僅提升了玻纖市場售價,也加劇了行業集中效應。 劉陽稱,
本次漲價最主要是受供需關係影響。前期環保督察把很多中小企業關停後,訂單都轉移到了大型的生產企業上,給廠家造成了下游訂單熱度不減的景象。不過她認為,
本次玻纖調漲後,短期內或難再上漲,預計春節過後隨著基建開工率提升,將有一波小漲行情。此外,就在行業集中發布漲價函的同時,寡頭企業也紛紛公告了將加速擴產的消息。
中國玻纖行業 2018 年擴產 + 併購策略
2017 年 12 月 24 日,中國巨石新材料智慧製造基地簽約儀式和開工儀式在浙江桐鄉舉行。該基地總投資超 100 億人民幣,預計 2022 年全部建成投產。新基地將建設 45 萬噸粗紗生產線和 18 萬噸細紗生產線。首線年產 15 萬噸玻璃纖維智能制造生產線已於 2017 年 9 月開工建設。本次開工的年產 6 萬噸電子級玻纖生產線,並深加工生產玻璃纖維電子布 2 億米,計劃 2018 年底竣工投產。
此外,控股泰山玻纖的中材科技 (002080-CN) 在 2017 年 12 月 29 日也公告稱,擬以孫公司泰山玻纖基礎投資超過 12 億人民幣建設三個項目,推動產品結構調整,延伸產業鏈,實現轉型升級。
值得關注的是,中材科技為中材集團旗下 A 股公司,中國巨石為中國建材 (3323-HK)集團旗下公司。隨著國企改革不斷推進,兩大建材集團的整合已塵埃落定,其下屬 2 家玻纖行業龍頭企業業務合並似乎也已箭在弦上,全行業正面臨洗牌。
就在 2017 年 12 月 19 日,中國巨石公告稱,由於中國巨石和中材科技在玻璃纖維及其製品的銷售上存在一定業務重合,其實際控制人中國建材集團已啟動了控股股東中國建材與中材股份 (1893-HK)的整合方案。
中國建材將通過換股吸收合並方式吸並中材股份,中國建材集團將通過中國建材控股並統一管理兩家玻璃纖維及其制品的生產及銷售企業,通過推進相關業務整合以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華泰證券研報稱,中國巨石與中材科技分別是全球第一、第三的玻纖生產企業,兩者合並後將遠遠甩開第二名的歐文斯科寧公司(OCV)(OC-US),預計成功整合將提升中國玻纖行業全球的話語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廠相關玻纖概念股包括上游玻纖 3 廠,富喬 (1815-TW)、建榮 (5340-TW)、德宏 (5475-TW),另台玻 (1802-TW),股價近期創下 2 年半來新高。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