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藝傳承、攜手祖孫情 南屯國小體驗生活社會課

▲南屯區永定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祖孫製作紅龜糕和草仔粿的體驗活動。(圖/記者柳榮俊攝 , 2017.12.20)
記者柳榮俊/台中報導-2017-12-20 18:28:04
在農曆節慶前夕,早年農村社會A粿、做粿、炊粿是少不了的工作。這對現代的都市孩子來說,只是社會課本上的一篇圖文,沒有辦法真正和生活經驗產生連結。南屯國小與南屯區永定社區發展協會,在今(20)日辦理祖孫製作紅龜糕和草仔粿的體驗活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提倡代間教育,融合社區傳統文化、凝聚社區意識,透過阿公、阿嬤帶領孩子們動手做粿的過程中,讓孩子認識做粿前需要將糯米洗淨瀝乾,再用清水浸泡三小時,再瀝乾後,倒入磨米機磨成米漿後,壓乾製成粿粉團。再將少數粿粉團切成薄片用滾水煮熟後,增加黏性,再和生粿粉團和在一起反覆柔捏,就成為俗稱的「粿脆」備用。

▲南屯國小體驗學生做紅龜粿。(圖/記者柳榮俊攝 , 2017.12.20)

▲阿嬤教小朋友蒸籠炊粿。(圖/記者柳榮俊攝 , 2017.12.20)

阿公、阿嬤們教孩子們做的是紅龜粿和草仔粿。紅龜粿是將粿脆和入紅色食用染料揉勻後,裡面包入紅豆餡,再利用「粿印」壓模製作;草仔粿是將粿脆和入鼠麴草汁揉勻後,裡面包入炒熟的蘿蔔絲,再利用「粿印」壓模製作,最後再用香蕉葉或月桃葉墊著,放入蒸籠蒸煮(炊粿),隨著蒸煙裊裊,頃刻間,粿就熟了。

在做粿的過程中,孩子們顯現出十分雀躍的表情,也很認真動手做,有的人的粿餡在壓模的時候爆漿出來,有的人忘了在粿印上抹油,整個粿就黏在粿印上敲不下來;蒸煮後的成品中,也發現有粿爆漿,或因為做太大顆,成為「流出」香蕉葉的粿。看得阿公阿嬤們趕快積極指導補救,祖孫們一起討論,互動談天的畫面,呈現出人與人對話之間的美感,真的很溫馨。

▲祖孫製作紅龜糕和草仔粿的體驗活動。(圖/記者柳榮俊攝 , 2017.12.20)

▲蒸煮後的成品。(圖/記者柳榮俊攝 , 2017.12.20)

永定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添信指出,為了讓這群孩子們體驗南屯的食米粿食文化,阿公阿嬤們相當期待這次的活動,在前一天就到附近的田裡採摘香蕉葉和月桃葉,一大早就開始準備材料,忙得不亦樂乎。希望透過祖孫輩的經驗傳承,讓南屯在地文化能在學校深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南屯區永定里長張美鶯對於社區首次邀請南屯國小學生參與做粿的活動表示十分肯定,除了自己也親身教授這些孩子們做粿之外,更期盼透過這次的成功經驗,未來社區可以與學校緊密結合,共創溫馨、祥和的友善社區。

南屯國小校長許正昌認為,讓孩子們走出教室、走出校門,投入社區文化傳承的工作,不但可以增進與社區叔伯長輩們的代間關係,更能建立孩子們的社區意識,瞭解個人與社區發展是息息相關的,成為愛家、愛鄉、愛這片土地的在地人。而這種深入在地的體驗學習,也是一堂最優質、最生活化的社會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